楹联又称“对联”、“楹贴”、“诗余”、“联语”
楹联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
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核心构成要素是讲究对仗和平仄
对联的字数上下联必须相等
对联中一定不可以使用标点符号
第1题:
第2题:
下列关于对联的断句表述错误的是()。
第3题:
对联通常也称做“对子”。对联包括()
第4题:
关于对联的表述错误的是()。
第5题:
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第6题:
楹贴
联语
对子
对联
春联
第7题:
堂联
楹联
门对
春联
第8题:
楹联又称“对联”、“楹贴”、“诗余”、“联语”
楹联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
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核心构成要素是讲究对仗和平仄
对联的字数上下联必须相等
对联中一定不可以使用标点符号
第9题:
第10题:
对联讲究平仄,不讲押韵,更像骈体文
与韵律相比,对联没有字数上的限制
对联的对偶要求没有律诗严格,形式更灵活
明清对联虽然通俗,但口语、俚语没有入联
律诗和对联都不允许同字相对
第11题:
掌握对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名
根据平仄规律断句
第12题:
楹联
楹贴
对子
联语
贴子
第13题:
对联的别称有()
第14题:
每到过年时,我们都会在门上贴福字贴对联。你们见过的对联,又称楹联。分为上下两联,如果请你去去贴对联。你要怎么贴呢?
第15题:
楹联又叫(),春节贴于门上叫(),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它主要将文学(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有时也将雕刻融合进来,如某些石刻和木刻的楹联。我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山海经》中记载东海度朔山上有大桃木,树上有()二神人。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皇帝()所写“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若说楹联的形成在五代,那么其发展就在(),普及和兴盛却在()两代。对联讲求工整、对仗、平仄,所显示的是一种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阴阳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还要有意境美,抒怀吟志还要有哲理美,因此写好一副对联是很不容易的。对联首先要上下联字数相等,其次是词性要相同。但也并非绝对如此,有时可酌情变通。
第16题:
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律诗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
第17题:
下列关于对联的断句表述正确的是()。
第18题:
对联讲究平仄不讲押韵更像骈体文
与韵律相比对联没有字数上的限制
对联的对偶要求没有律诗严格形式更灵活
明清对联虽然通俗但口语、俚语没有入联
律诗和对联都不允许同字相对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对联上下两句中相对应之处必须用不同的字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第21题: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张挂对联自左而右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掌握对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根据平仄规律断句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