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十八)  【背景材料】  “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有两个基本点却没有改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目前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景区,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游客在旅游时并不清楚对保护环境负有什么责任,出现了一些有意或无意破坏生态的现象。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已有

题目
问答题
(十八)  【背景材料】  “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有两个基本点却没有改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目前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景区,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游客在旅游时并不清楚对保护环境负有什么责任,出现了一些有意或无意破坏生态的现象。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  【问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我国实际,围绕“生态旅游”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构完整,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相似考题
更多“(十八)  【背景材料】  “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相关问题
  • 第1题:

    “生态旅游”这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里guc先别断他在于1980年首先提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2题:

    “生态旅游”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首次提出。

    • A、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C、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游戏《上古世纪》中主线任务是随着什么来执行的任务()

    • A、玩家的游历
    • B、世界的改变
    • C、各种族的背景世界观
    • D、时间的推移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委员会,于1982年按照保护的内容和目的,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了()种类型


    正确答案:10

  • 第5题:

    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什么倾向()

    • A、向前推移
    • B、不确定
    • C、向后推移
    • D、没有变化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早在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提出旅游中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并给其冠名为()

    • A、生态旅游
    • B、文明旅游
    • C、休闲农业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曾经资助我国保护大熊猫的机构是()

    • 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B、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
    • 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某种管理手段出台后,其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 A、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 B、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效应强度保持不变
    • C、开始时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增
    • D、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填空题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从自然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从社会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定义是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FV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UF)共同提出,它是以()为目标。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委员会,于1982年按照保护的内容和目的,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了()种类型

    正确答案: 1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对()的理解和产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正确答案: 母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是(  )。
    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B

    世界旅游组织(WTO)

    C

    斯坦福大学学者

    D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召开,生态旅游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熟知。保护尊重原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做贡献,都是生态经济所倡导的几大原则。

  • 第13题:

    根据生命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出().()和下降三种状态。


    答案:
    解析:
    平衡、改善

  • 第14题:

    室内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考虑具有适应调整室内功能、更新装饰材料和设备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从自然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从社会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定义是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FV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UF)共同提出,它是以()为目标。


    正确答案: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 第16题: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对()的理解和产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正确答案:母语

  • 第17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建立于()。


    正确答案:1949年

  • 第18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Market)这个概念的内涵也不断充实和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判断题
    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正确。德育具有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

  • 第22题:

    单选题
    曾经资助我国保护大熊猫的机构是()
    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B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

    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D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游戏《上古世纪》中主线任务是随着什么来执行的任务()
    A

    玩家的游历

    B

    世界的改变

    C

    各种族的背景世界观

    D

    时间的推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十八)  【背景材料】  “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有两个基本点却没有改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目前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景区,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游客在旅游时并不清楚对保护环境负有什么责任,出现了一些有意或无意破坏生态的现象。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  【问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我国实际,围绕“生态旅游”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构完整,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科学发展生态旅游(文章来自网络) 目前,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其产生不仅在于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更在于迫切需要改变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它的发展对于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倡导和促进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既符合国际旅游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并有着一定的中国特色。截止1997年底,中国已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7698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6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个,面积2646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92个,面积4604万公顷等等。但由于社会及人文环境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仍很滞后,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国民生态意识淡薄,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另外,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环境保护意识差,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二是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不少地区在开发旅游前未制定详细的旅游规划,或者制定了旅游规划但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的执行,盲目发展,导致旅游开发失控。三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虽然也制定了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但是具体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还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尤其旅游环境保护法律及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使生态旅游实至名归。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旅游意识。要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能够真正认识生态旅游的本质,树立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观念,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视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把旅游环境当作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不断完善和健全生态旅游相关的专项法规。世界上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并有专门的机构来监督这些法规的执行。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生态旅游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使生态旅游开发有法可依,生态旅游活动有章可循。
    生态旅游的发展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更拓展了旅游的外延,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旅游环境破坏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善待环境,这是生态旅游的应有之义。惟如此,才能使生态旅游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把那份大自然的原始美丽留给我们的子孙万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