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
阶级性
妥协性
包容性
第1题:
第2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所有有意义的外来文化”。这反映了中国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第3题:
()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4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你例举一个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
第5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对“和而不同”是如何理解的?请从中华文化特征角度加以说明。
第6题:
近年来,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再度复兴,孔子开始了走向全球的新周游列国记——过去五年,中国在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 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被传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史书典籍的传承 ③汉字的使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第7题:
千余年来,孔老夫子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心灵。他提出“和而不同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以下特点() ①求同存异 ②兼收并蓄 ③民族性 ④地域性
第8题: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第9题:
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辩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
第10题:
对立统一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第12题:
孔子
墨子
孟子
管子
第13题:
中国古代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是()。
第14题: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
第15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第16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第17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第18题:
“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述。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得很早,孔子是把“和而不同”当做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后人把它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内涵界定为多样性的统一与协调。“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力量之源,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浩瀚恢弘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第19题: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的共生共长,不同的相辅相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了()
第20题: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体现的是()。
第21题:
民族性
阶级性
妥协性
包容性
第22题:
民族性
阶级性
妥协性
包容性
第23题:
孔子
老子
孟子
韩非子
第24题:
和而不同
以德定位
反求诸己
名实相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