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意识形态
制度
财富
第1题:
第2题:
邓小平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的“左”的观念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致使拨乱反正不能进行,“左”的错误不能纠正,新的路线和政策无法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 面对如此严重局势,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 讨论,倡导思想解放,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篇文章提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也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靠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在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这一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从案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我们可以得出推论:道德的依据不存在于主观领域,而是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这种道德论在道德评价上必然逻辑地推论出()。
第3题: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
第4题:
粉碎“四人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的错误方针是()
第5题: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并结束“文化大革命”后,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者是()
第6题:
粉碎“四人帮”后,怀着强烈的爱憎感情,欢庆胜利的十月,表达亿万人民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典型情绪的长篇抒情诗是()的《中国的十月》。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英国
美国
澳大利亚
爱尔兰
第9题:
邓小平
华国锋
江泽民
胡锦涛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效果评价
道德评价
功利评价
实利评价
第12题:
第13题:
“四人帮”粉碎,标志着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请问“四人帮”被粉碎是在哪一年?
第14题: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对二十世纪欧美文学有重大影响。
第15题:
中共十大是在粉碎“四人帮”的背景下召开的。
第16题: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
第17题:
1977---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徘徊主要指()
第18题:
1976—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处于徘徊状态的最主要原因是()
第19题:
二月抗争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天安门事件
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进行整顿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反击右倾翻案风
“两个凡是”
“阶级斗争为纲”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第22题:
粉碎“四人帮”
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23题:
完全正义的
充分自由的
高效率的
绝对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