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然结论
司马承祯是道学家
I命题
E命题
O命题
第1题:
心肺移植时灌洗移植物以清除免疫细胞,其目的是
A、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
B、预防GVHR
C、预防急性排斥反应
D、预防亚急性排斥反应
E、预防慢性排斥反应
第2题:
如果两个方案是互相排斥的,要使用净现値指标,选择净现値大的。
第3题:
武则天在上位后排斥道教,推崇佛教。
第4题:
经院哲学使用信仰来排斥理性,而教父哲学是在信仰的前提下追寻理性。
第5题:
为什么说没有司马承祯,就没有湖南南岳?
第6题:
儒教认为,佛教对中国有三大危害:()。
第7题:
“()”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藏传佛教有所发展
伊斯兰教发展较好
排斥其他教派
有天主教徒
第12题:
入国而破国
入家而破家
入身而破身
入命而破命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在三段论中,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么,其结论(),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其结论()。
第15题:
道学家是排斥佛教的,而唐代的司马承祯排斥佛教。如果以上面两个命题为前提,其结论情况是()
第16题:
司马承祯的主静理论:
第17题:
“命由心造”这句话符合佛教的观点吗?
第18题:
忽必烈时期宗教发展错误的是()
第19题:
唐代佛教画兴盛,代表画家是()和()。
第20题:
王屋山
云台山
云梦山
林滤山
第21题:
第22题:
会昌法难
各宗派间的激烈斗争
社会的动荡
统治者的极力排斥
第23题:
司马承祯所主实为性、命并重的修养方法,后世称为性命双修
以“打坐”为修道的主要途径
司马承祯回归到道教借以立论的元气论和神仙论,重视作为炼形工夫的养气说和内丹术
司马承祯抛弃了成玄英等人倡设的“重玄”和凝神收心之学
通过性命双修的方法,可以达到庄子所言的“坐忘”之境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