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陈某,男,33岁,高中文化程度,祖籍山西,8年前其户口迁至上海,在上海没有其他亲戚,且父亲已去世。陈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江苏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作为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陈某陷入了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假如陈某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应对他进行哪些方面的辅导,具体

题目
多选题
陈某,男,33岁,高中文化程度,祖籍山西,8年前其户口迁至上海,在上海没有其他亲戚,且父亲已去世。陈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江苏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作为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陈某陷入了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假如陈某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应对他进行哪些方面的辅导,具体实施的策略有(  )。
A

澄清陈某的非理性思想,去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

B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

C

对他曾经的错误行为进行批判教育,让其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避免日后重犯

D

增强案主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和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

E

提升陈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E
解析:
题中,陈某头脑简单,出于江湖义气而协助朋友入室盗窃,由此被处罚。出狱后,陈某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缺少经济来源;②想找工作但又自卑;③想融入社会,但又害怕被排斥。针对这三个方面,ABDE四项都属于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实施的帮助策略。C项,对陈某进行批判教育的说法错误,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更多“多选题陈某,男,33岁,高中文化程度,祖籍山西,8年前其户口迁至上海,在上海没有其他亲戚,且父亲已去世。陈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江苏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作为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陈某陷入了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假如陈某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应对他进行哪些方面的辅导,具体”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如张某因有事未去日本,他未与陈某协商,委托去日本的朋友买回陈某要求购买的摄像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有权拒收摄像机

    B.陈某无权拒收摄像机,因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陈某的利益

    C.陈某无权拒收摄像机,因为张某同事买回的摄像机符合陈某的要求

    D.该摄像机的费用应当由张某与陈某分摊


    正确答案:A
    此行为属于转代理,根据《民法通则》第68条的规定,转代理没有经过被代理人追认的,不能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 第2题:

    陈某与2004年进入某工厂工作,2012年,由于投资失败,该工厂惨遭倒闭,陈某被迫失业。失业后,陈某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新工作而靠领取失业保险金生活(在工作期间。陈某在原单位交了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6年)。在失业第12个月时,陈某因盗窃邻居家财物而被判刑,收监执行2个月后,因有立功表现而提前获释。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某找到了一份短期工作,4个月后因故再次失业。【问题】(1)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陈某被裁员后可以实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有多长?具体依据是什么?(2)陈某再次失业后,还能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为什么?


    答案:(1)陈某失业后可以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有18个月。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由于陈某累计缴费时间已满6年,因此享有18个月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2)陈某再次失业后,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重新就业后再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陈某重新就业缴费的时间只有2个月,没有达到12个月的要求,因此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 第3题:

    陈某因故意伤害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服刑期间,陈某由于有立功表现而被假释。假释考验期满之日,几个朋友邀请陈某到某一饭店摆宴庆贺他获得新生,陈某饮酒过多。饭后,陈某驾车回家,途中撞到一个行人。陈某下车一看人已死亡,酒顿时吓醒,逐驾车逃离现场,后被查获。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A.按照交通肇事罪

    B.按照累犯

    C.按照数罪并罚中先减后并的原则

    D.按照过失杀人罪


    正确答案:C
    解析:假释考验期满之日,仍然是假释考验期内,因此,根据《刑法》第86条的规定,撤销假释,数罪并罚。

  • 第4题:

    社区的陈某找到社会工作者倾诉自己最近的烦恼:陈某现在的工作没有上升的空间,职业发展进入了死胡同。但是现在经济形势也不好,辞职找工作对陈某家庭的压力也很大,陈某不知道如何做决定。对此,社会工作者帮助陈某分析现有工作的现状,辞职找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陈某可能面临的困难,告诉陈某可以做出的几种选择方法。这里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是()的影响性技巧。

    A:自我披露
    B:对质
    C:忠告
    D:建议

    答案:D
    解析:
    考点:建议的影响性技巧。

  • 第5题:

    案例:
    陈某是独生子,父母将近40岁才生下陈某,因此非常宠爱他。但是在陈某10岁时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之前为父亲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此后陈某与母亲相依为命。读书时陈某比较贪玩,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陈某在一家工厂工作,25岁时结婚。婚后两年,陈某的母亲去世,只留下了房子给陈某。陈某现在32岁,依旧在工厂当工人,生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孩子出生后太太就辞职在家照顾孩子。最近工厂不景气,陈某被解雇,只能靠摆地摊来维持家用。太太整天督促陈某去找工作,可是却没有进展,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陈某在邻居的帮助下去申请社会救助,可是由于陈某和太太有家产和工作能力,并不符合社会救助的条件。陈某由于忙于生计,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孩子都很害怕他,再加上陈某感慨过去没有好好读书,以至于学历低无法找到工作,因此对两个孩子的期望很高。最近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考试不及格,被他狠狠打了一顿,第二天没有去上课。
    问题:
    1.以上案例中,陈某主要面对哪些问题?
    2.假如你是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该如何做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3.该家庭属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陈某面对的问题主要有: (1)个人方面:失业、孩子表现与陈某期望不符、与太太吵架等造成的情绪状况不佳,需要获得理解与支持;没有找到工作,需要进行培训以及获得就业信息等,也需要外界支持。
    (2)家庭方面:一是夫妻关系问题,例如和妻子因琐事发生口角;二是亲子关系问题,对待、教育孩子方面,陈某缺乏教育孩子的技巧,而且与孩子沟通少。
    (3)生活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没有正式工作,地摊难以维持家庭开支,找工作
    不顺利,申请救助未成功,妻子照顾孩子不能外出工作。
    2.针对陈某的现状,提出如下干预要点:
    (1)深入访谈,和陈某一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2)对陈某和其太太进行婚姻辅导,促进夫妻间的沟通,以协调夫妻双方的关系。
    (3)建议陈某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合理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4)建议陈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5)寻求社会资源,以缓解陈某的家庭经济压力。
    3.陈某家庭现阶段属于学龄子女家庭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
    (1)培养子女的独立性。
    (2)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开放态度。
    (3)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 第6题:

    服务对象陈某,现年14岁,半年前随父母来到城市。陈某在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后因学校撤销,被父亲送到一家公立中学就读。虽然他很用功,可是由于基础薄弱,成绩始终不理想,这让他感到很苦恼。同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孩子,同学们对陈某浓重的乡音嘲笑不已,这让陈某感到十分自卑、孤独和苦闷,渐渐产生了一种怨恨情绪,感觉自己就像要疯了似的。
    【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工,请为陈某设计一份介入方案。


    答案:
    解析:
    服务方案的设计应该以陈某的问题评估和问题原因分析为依据。 1.问题的陈述及原因分析:
    (1)情况描述:陈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的失衡以及社会适应的偏差。
    (2)产生原因:首先,陈某学习成绩偏低,导致服务对象产生焦虑和自我评价偏低;其次,无人沟通,导致陈某的学习问题进一步演变为心理问题,甚至恶化为对周围环境、对社会的愤恨:再次,父母半年前移居此市导致陈某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同时民工子弟学校取消又使陈某很难一下子融入新的环境,这加深了陈某的问题;最后,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导致了陈某的问题很难有根本性的好转。
    2.方案设计
    (1)工作目标:
    ①远期目标:协助陈某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增强自信,获得成功。
    ②近期目标:帮助陈某认清现实,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我。
    (2)方案实施策略:
    ①用尊重、关怀、真诚等专业态度取得陈某的信任。
    ②用个案工作的方法疏导陈某的不良情绪,协助其建立理性的自我认识。
    ③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帮助陈某增进与同学的了解,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真正融进新同学之中。
    ④通过和陈某父母、班主任老师的会谈,争取他们对于陈某状况的理解和支持。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相关服务、整合各种资源等。
    (4)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陈某对各个活动环节的满意度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

  • 第7题:

    (2018年)49岁的陈某在妻子去世后经常失眠,精神恍惚,总觉得有人要害他,在家中自言自语、破口大骂,甚至砸坏家具,殴打家人。女儿将陈某送到某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治疗,陈某在诊室里大吵大闹。医生初步治疗后,请社会工作者小吴来协助工作,小吴以下的做法中,最适宜的是( )。

    A.鉴于陈某病态的暴力倾向,建议将陈某单独隔离
    B.向陈某隐瞒病情。避免陈某得知病情后产生病耻感
    C.帮助陈某分析发病原因。鼓励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D.稳定和安抚陈某情绪,促进其适应医院环境并配合检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针对住院患者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1)住院适应;(2)心理支持;(3)各类治疗方法整合。医生已经对陈某进行了初步治疗,此时小吴的主要工作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分析发病原因,鼓励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 第8题:

    49岁的陈某在妻子去世后经常失眠,精神恍惚,总觉得有人要害他,在家中自言自语、破口大骂,甚至砸坏家具,殴打家人。女儿将陈某送到某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治疗,陈某在诊室里大吵大闹。医生初步治疗后,请社会工作者小吴来协助工作,小吴以下的做法中,最适宜的是( )。

    A.鉴于陈某病态的暴力倾向,建议将陈某单独隔离
    B.向陈某隐瞒病情。避免陈某得知病情后产生病耻感
    C.帮助陈某分析发病原因。鼓励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D.稳定和安抚陈某情绪,促进其适应医院环境并配合检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针对住院患者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1)住院适应;(2)心理支持;(3)各类治疗方法整合。医生已经对陈某进行了初步治疗,此时小吴的主要工作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分析发病原因,鼓励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利于下一步的治疗。(考点:医务社会工作)

  • 第9题:

    陈某,某市水利局副局长,中共党员。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陈某结识了当地一名从事纺织行业的老板林某。一次,陈某母亲生病住院,聚会后从未联系的林某不知从何处获知消息,竟前来看望。他不仅带来高档礼品,在离去前还给陈某送上了一个3000元的红包。几番推辞后,陈某便收下了。其间和此后,林某都未谈及任何要请陈某帮忙的诉求。根据《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和林某搞权权交易
    • B、陈某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
    • C、陈某母亲生病,林某来看望属正常的礼尚往来
    • D、陈某的行为虽然不涉及犯罪,但属于刑法规定的行为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刘某1972年出生,未婚,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刘某生长在父母管教较为严厉的家庭,90年代初父亲去世,母亲靠退休金维持家计。 刘某回到社区后,很希望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养活母亲,但又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也没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母亲对刘某的状态十分不满,常常在家里指责他,为此刘某心情十分不好。他知道母亲是疼他的,把他养大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但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心里也很着急,也就觉得母亲很烦。刘某甚至为躲避母亲的唠叨想与原来的“朋友”重新交往。结合案例,请说明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介入策略:
    (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
    (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
    (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

  • 第11题:

    多选题
    陈某,男,33岁,高中文化程度,祖籍山西,8年前其户口迁至上海,在上海没有其他亲戚,且父亲已去世。陈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江苏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作为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陈某陷入了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假如陈某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应对他进行哪些方面的辅导,具体实施的策略有(  )。
    A

    澄清陈某的非理性思想,去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

    B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

    C

    对他曾经的错误行为进行批判教育,让其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避免日后重犯

    D

    增强案主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和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

    E

    提升陈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


    正确答案: C,B
    解析:
    题中,陈某头脑简单,出于江湖义气而协助朋友入室盗窃,由此被处罚。出狱后,陈某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缺少经济来源;②想找工作但又自卑;③想融入社会,但又害怕被排斥。针对这三个方面,ABDE四项都属于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实施的帮助策略。C项,对陈某进行批判教育的说法错误,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 第12题:

    问答题
    服务对象陈某,现年14岁,半年前随父母来到城市。陈某在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后因学校撤销,被父亲送到一家公立中学就读。虽然他很用功,可是由于基础薄弱,成绩始终不理想,这让他感到很苦恼。同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孩子,同学们对陈某浓重的乡音嘲笑不已,这让陈某感到十分自卑、孤独和苦闷,渐渐产生了一种怨恨情绪,感觉自己就像要疯了似的。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工,请为陈某设计一份介入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假如张某因有事未去日本,他未与陈某协商,委托去日本的朋友买回摄像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某有权拒收摄像机

    B.陈某无权拒收摄像机,因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陈某的利益

    C.陈某无权拒收摄像机,因为张某同事买回的摄像机符合陈某的要求

    D.该摄像机的费用应当由张某与陈某分摊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王某因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在服刑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将其共有房产变卖带着儿子远走他乡。王某出狱后,只能与父母一起住在30平米的房子里。王某决定改过自新好好找工作,但是由于有犯罪前科,导致他找工作屡屡失败,生活难以维持,对社区矫正的监管措施也十分抵触。社会工作者赵兰了解情况后,决定为王某提供服务,面对王某的情况,赵兰当前首要的介入目标是( )。

    A.做王某前妻的工作,帮助他恢复家庭关系

    B.对王某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消除犯罪心理结构

    C.宣讲社区矫正的意义,从思想上进行交流,使王某配合监管

    D.协助王某获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正确答案:D
    矫正对象的需要主要有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当矫正对象面临困难重重的生活压力时,为其提供基本生存的条件,既是基本人权的体现,也是对其实施矫正计划措施的前提。因此,根据题干案例所述,社会工作者赵兰当前首要的介入目标即是协助王某获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 第15题:

    陈某在A公益组织作为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针对陈某的下列情形,A公益组织处理错误的是()。

    A.公益组织因陈某关机无法联系到陈某,于是把陈某的个人信息告诉了B公益组织
    B.陈某在为志愿服务对象服务过程中,私自要求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工作,A公益组织知道后对陈某进行批评教育
    C.陈某在对外志愿服务过程中,主动向服务对象夸大A公益组织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A公益组织知道后取消了陈某的志愿者资格
    D.陈某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私自收下志愿服务对象赠送的礼物,A公益组织知道后要求陈某把礼物退还给志愿服务对象

    答案:A
    解析:
    志愿者的个人信息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故A错误。

  • 第16题:

    社区的陈某找到社会工作者倾诉自己最近的烦恼:陈某现在的工作没有上升的空间,职业发展进入了死胡同。但是现在经济形势也不好,辞职找工作对陈某家庭的压力也很大,陈某不知道如何做决定。对此,社会工作者帮助陈某分析现有工作的现状,辞职找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陈某可能面临的困难,告诉陈某可以做出的几种选择方法。这里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是( )的影响性技巧。

    A.自我披露
    B.对质
    C.忠告
    D.建议

    答案:D
    解析:
    考点:建议的影响性技巧。 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系列技巧,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其中建议,即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善生活状况的建设性意见。为了避免服务对象的反感,社会工作者在提供建设性意见时,需要避免使用“必须”“一定”的词句,以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 第17题:

    刘某,男,现年32岁,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祖籍在河南,户口迁至上海,故刘某在上海无其他亲戚,且父亲去世。刘某头脑简弟、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安徽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刘某陷入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问题:1.请问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请对刘某的问题进行分析。3.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10分)


    答案:
    解析:
    1.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会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
    2.通过案例,我们发现刘某的问题大致如下:
    (1)生活方面:无工作收入,仅靠母亲退休金过活,生活拮据。
    (2)心理方面:头脑简单、性情憨厚、重义气,目前有自卑心理,自尊心较强。
    (3)社会融入方面:从监狱释放后,无法正常适应社会生活,融入尚存在障碍。
    3.对于案主刘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辅导策略:
    (1)澄清刘某的非理性思想,祛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
    (2)提升刘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
    (3)与刘某母亲联系,请家长协助对刘某的服务并多给予关心与支持。
    (4)增强刘某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与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
    (5)协助刘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
    (6)视情况拜访相关人士,以减低或消除他们对刘某的歧视。

  • 第18题:

    陈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2年。他从小生长在离异家庭,爷爷将他一手抚养长大,百般宠爱,陈某逐渐成了一个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偏执、冲动、任性的“小霸王”。矫正初期,无论社会工作者怎样努力,陈某总是沉默不语,消极抵触。但社会工作者并没有放弃,从生活琐事开始,真心实意地关心陈某,渐渐地,陈某开始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坚守了()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A:接纳
    B:保密
    C:个别化
    D:非评判

    答案:A
    解析: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本题案例中,正是因为社会工作者坚守了接纳的价值理念,才使得陈某逐渐改变了态度,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

  • 第19题:

    陈某,男,33岁,高中文化程度,祖籍山西,8年前其户口迁至上海,在上海没有其他亲戚,且父亲已去世。陈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人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江苏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作为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陈某陷入了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假如陈某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应对他进行哪些方面的辅导,具体实施的策略有(  )。

    A.澄清陈某的非理性思想,去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
    B.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
    C.对他曾经的错误行为进行批判教育,让其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避免日后重犯
    D.增强案主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和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
    E.提升陈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

    答案:A,B,D,E
    解析:
    题中,陈某头脑简单,出于江湖义气而协助朋友人室盗窃,由此被处罚。出狱后,陈某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缺少经济来源;②想找工作但又自卑;③想融入社会,但又害怕被排斥。针对这三个方面,ABDE四项都属于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实施的帮助策略。C项,对陈某进行批判教育的说法错误,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 第20题:

    中国公民陈某,因分裂国家罪被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就此,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 A、陈某与审判机关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横向法律关系
    • B、陈某将与监管改造机关形成纵向法律关系
    • C、陈某被判剥夺政治权利,实际上剥夺的是他的政治权利能力
    • D、陈某被判处徒刑,意味着陈某的民事权利能力亦被剥夺

    正确答案:B,C

  • 第21题:

    刘某,男,现年32岁,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祖籍在河南,户口迁至上海,故刘某在上海无其他亲戚,且父亲去世。刘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安徽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刘某陷入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 问题:1.请问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请对刘某的问题进行分析。3.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正确答案: 1.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会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
    2.通过案例,我们发现刘某的问题大致如下:(1)生活方面:无工作收入,仅靠母亲退休金过活,生活拮据。(2)心理方面:头脑简单、性情憨厚、重义气,目前有自卑心理,自尊心较强。(3)社会融入方面:从监狱释放后,无法正常适应社会生活,融入尚存在障碍。3.对于案主刘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辅导策略:(1)澄清刘某的非理性思想,祛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2)提升刘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3)与刘某母亲联系,请家长协助对案主的服务并多给予关心与支持。(4)增强案主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与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5)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6)视情况拜访相关人士,以减低或消除他们对刘某的歧视。

  • 第22题:

    问答题
    刘某1972年出生,未婚,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刘某生长在父母管教较为严厉的家庭,90年代初父亲去世,母亲靠退休金维持家计。 刘某回到社区后,很希望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养活母亲,但又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也没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母亲对刘某的状态十分不满,常常在家里指责他,为此刘某心情十分不好。他知道母亲是疼他的,把他养大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但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心里也很着急,也就觉得母亲很烦。刘某甚至为躲避母亲的唠叨想与原来的“朋友”重新交往。结合案例,请说明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介入策略:
    (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
    (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
    (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陈某今年9岁,系蓝天小学的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后被判给父亲,因陈某的父亲经常出差,陈某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陈某的法定监护人是父亲、爷爷、奶奶

    B

    陈某放学路上与同学打闹,伤到同学并产生治疗费用,应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但治疗费用应先从陈某财产中支付

    C

    陈某在其就读小学附近的文具店购买了10只铅笔,陈某无钱支付的,文具店可以要求其监护人付款

    D

    陈某的父亲因自身病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陈某的监护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民通意见》第21条规定,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由此可见,除法院依法取消外,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不因夫妻离婚而终止。《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本题中,陈某的父母依然为陈某的法定监护人。
    B项,《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有财产的,从其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C项,《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本题中,陈某购买铅笔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其购买铅笔的行为有效,如果无钱支付,文具店可以要求其监护人付款。
    D项,《民法总则》第29条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 第24题:

    单选题
    社区的陈某找到社会工作者倾诉自己最近的烦恼:现在的工作没有上升的空间,职业发展进入了死胡同。但是现在经济形势也不好,辞职找工作对陈某家庭的压力也很大,自己不知道如何作决定。对此,社会工作者帮助陈某分析工作的现状,辞职找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陈某可能面临的困难,告诉陈某可以作出的几种选择方法。这里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是(   )的影响性技巧。
    A

    自我披露

    B

    对质

    C

    忠告

    D

    建议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