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9g、大枣4枚”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法半夏9g、炒苏子9g、陈皮9g、茯苓9g、炒白芥子6g、炙甘草3g、生姜5片、炒莱菔子9g、水煎温服。


    正确答案:此方为二陈汤去乌梅,合三子养亲汤而成。二陈汤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陈皮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三子养亲汤方中自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三药相伍,系降气化痰消食的常用组合。两方相合,化痰降气之力尤佳,且可消食和中,多用治湿痰壅肺证。其证候表现为咳嗽喘逆,痰多稠白,胸闷脘痞,恶心呕吐,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 第2题:

    旋覆花9g、代赭石20g、人参6g、半夏9g、生姜15g、炙甘草9g、大枣4枚,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旋覆代赭汤。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嗳;代赭石质重沉降镇冲逆以增除嗳之效;生姜、半夏化饮祛痰,降逆和胃;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补虚之用。诸药合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可用于胃虚痰阻气逆证。症见胃脘痞闷或胀满,暖气频作,或见纳差呃逆,恶心呕吐,苔白腻,脉缓。

  • 第3题:

    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诸药合用则行气解郁、降逆化痰,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其症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 第4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生地黄9g、小蓟9g、滑石9g、木通9g、蒲黄9g、藕节9g、淡竹叶9g、当归9g、山栀子9g、甘草6g、茜草6g、白茅根6g、水煎,温服,日三次。


    正确答案: 本方系小蓟饮子加茜草、白茅根。方中小蓟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既可凉血止血;滑石、竹叶、木通、栀子清热利水通淋;当归养血和血,并防诸药寒凉滞血,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加茜草、茅根增强凉血止血之力。诸药合用,共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用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

  • 第5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陈皮8g;制半夏6g;茯苓9g;枳实9g;竹茹6g;炙甘草6g;生姜3片;远志6g;炒枣仁9g


    正确答案: 本方由温胆汤加减而来,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陈皮、枳实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远志、枣仁安神定志;以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安神定志。
    主治:痰热内阻,胆胃不和证。胸脘痞闷,虚烦不宁,失眠多梦,触事易惊,纳食欠佳,或兼呕吐呃逆苔黄,脉滑略数。

  • 第6题:

    问答题
    半夏12g、生姜15g、厚朴9g、茯苓12g、苏叶6g、香附6g、郁金9g,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味。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之功;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散结和胃,又制半夏之毒;苏叶行气理肺疏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诸药合用则行气解郁、降逆化痰,用于痰气郁结于咽喉的梅核气。其症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不舒,苔白滑,脉弦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山楂19g、神曲6g、半夏9g、茯苓9g、陈皮3g、连翘3g、莱菔子3g、枳实9g、槟榔9g、水煎服。

    正确答案: 本方为保和丸加枳实、槟榔。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化滞,枳实、槟榔助行气化滞消食之功;半夏、茯苓、陈皮行气祛湿;连翘清热散结。诸药合用,消食和胃化滞,可用于食滞胃脘证。其症可见腕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脉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丹参10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系生脉散加丹参而成,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生津止渴,为佐药;加丹参活血止痛。四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止痛之效。主治气阴两虚,兼瘀阻心脉之证。其证候表现为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心前区闷痛,时有刺痛,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舌边有瘀点,脉虚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陈皮8g;制半夏6g;茯苓9g;枳实9g;竹茹6g;炙甘草6g;生姜3片;远志6g;炒枣仁9g

    正确答案: 本方由温胆汤加减而来,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陈皮、枳实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远志、枣仁安神定志;以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安神定志。
    主治:痰热内阻,胆胃不和证。胸脘痞闷,虚烦不宁,失眠多梦,触事易惊,纳食欠佳,或兼呕吐呃逆苔黄,脉滑略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9g、大枣4枚

    正确答案: 方义:方中以黄芪为君,补气固表,桂枝散寒温经通痹,芍药养血和营,共为臣药,二者相合,通阳养血,调和营卫;生姜散寒,大枣养血,用为佐使。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炮附子3g白术10g猪苓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系肾气丸合五苓散。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诸药温阳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藉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再以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擅人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加白术健脾燥湿以助祛湿。诸药合用,具有补肾助阳,利水消肿之功,主治肾阳不足兼水湿内停证。其证候表现为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水肿,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桂枝9g、茯苓9g、丹皮9g、桃仁9g、赤芍9g、陈皮6g、香附6g,水煎服;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是桂枝茯苓丸加陈皮、香附。方中桂枝辛甘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桃仁甘平,活血祛瘀,丹皮、赤芍味苦而寒,既可活血祛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茯苓渗湿祛痰,健脾益胃,以扶正气。加陈皮、香附则有理气行滞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缓消瘕块之功,主治瘀阻胞宫而兼气滞证。症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部胀满,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麻黄9g、白果9g、苏子6g、杏仁5g、款冬花9g、黄芩6g、桑白皮9g、半夏9g、瓜蒌12g、胆南星10g,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定喘汤加味。方中麻黄宣肺散邪平喘,白果敛肺定喘祛痰,二药散收配伍能增平喘之效,白果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祛痰平喘,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瓜蒌、胆南星助清热化痰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可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咳证。症见咳喘痰多气急,咯痰质稠色黄,伴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

  • 第14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苍术12g、厚朴9g、陈皮6g、甘草3g、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正确答案:此系平胃散。方中苍术、厚朴化湿行气;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功用为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便溏,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 第15题:

    白头翁15g甘草6g阿胶6g秦皮9g黄连9g黄柏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系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黄连、黄柏燥湿解毒止痢;秦皮收涩止痢;更用阿胶、甘草养血滋阴。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滋阴的功能。主治热毒痢而阴血耗伤较明显者。其证候表现为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 第16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9g、大枣4枚


    正确答案: 方义:方中以黄芪为君,补气固表,桂枝散寒温经通痹,芍药养血和营,共为臣药,二者相合,通阳养血,调和营卫;生姜散寒,大枣养血,用为佐使。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 第17题:

    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丹参10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本方系生脉散加丹参而成,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生津止渴,为佐药;加丹参活血止痛。四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止痛之效。主治气阴两虚,兼瘀阻心脉之证。其证候表现为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心前区闷痛,时有刺痛,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舌边有瘀点,脉虚数。

  • 第18题:

    问答题
    旋覆花9g、代赭石20g、人参6g、半夏9g、生姜15g、炙甘草9g、大枣4枚,水煎温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为旋覆代赭汤。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嗳;代赭石质重沉降镇冲逆以增除嗳之效;生姜、半夏化饮祛痰,降逆和胃;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补虚之用。诸药合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可用于胃虚痰阻气逆证。症见胃脘痞闷或胀满,暖气频作,或见纳差呃逆,恶心呕吐,苔白腻,脉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苍术12g、厚朴9g、陈皮6g、甘草3g、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正确答案: 此系平胃散。方中苍术、厚朴化湿行气;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功用为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便溏,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炮附子9g、水煎服

    正确答案: 此系真武汤。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三药相伍而达温阳利水之功。生姜辛散以行水气,且可助附子温阳散寒;自芍乃一药四用:一者利小便行水气,二者柔肝缓急以止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惕肉瞤,四者可防附子温燥伤阴。功用为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浮肿以腰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法半夏9g、炒苏子9g、陈皮9g、茯苓9g、炒白芥子6g、炙甘草3g、生姜5片、炒莱菔子9g、水煎温服。

    正确答案: 此方为二陈汤去乌梅,合三子养亲汤而成。二陈汤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陈皮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三子养亲汤方中自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三药相伍,系降气化痰消食的常用组合。两方相合,化痰降气之力尤佳,且可消食和中,多用治湿痰壅肺证。其证候表现为咳嗽喘逆,痰多稠白,胸闷脘痞,恶心呕吐,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白头翁15g甘草6g阿胶6g秦皮9g黄连9g黄柏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本方系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黄连、黄柏燥湿解毒止痢;秦皮收涩止痢;更用阿胶、甘草养血滋阴。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滋阴的功能。主治热毒痢而阴血耗伤较明显者。其证候表现为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人参12g干姜9g白术9g炙甘草6g茯苓9g炮附子9g水煎服;简要分析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正确答案: 此处方系附子理中丸加茯苓。附子理中丸是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本方附子、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茯苓助白术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较甚的病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溏泻,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生地黄9g、小蓟9g、滑石9g、木通9g、蒲黄9g、藕节9g、淡竹叶9g、当归9g、山栀子9g、甘草6g、茜草6g、白茅根6g、水煎,温服,日三次。

    正确答案: 本方系小蓟饮子加茜草、白茅根。方中小蓟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既可凉血止血;滑石、竹叶、木通、栀子清热利水通淋;当归养血和血,并防诸药寒凉滞血,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加茜草、茅根增强凉血止血之力。诸药合用,共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用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