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者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两者形成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第2题: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第3题:
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第4题: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第5题:
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不能成为大宗的是()
第6题:
下列对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战国时代诸侯国内王的上位历程是()。
第8题:
通过宗法制的施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第9题: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10题:
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关系,天子权利下降,诸侯权利上升。
诸侯王之间权利的对应关系,通俗来说就是弱肉强食。
C、B都是
D、B都不是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
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第13题: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谐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持而成者也。”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①夏商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方国联盟盟主与成员的关系,没有严格的尊卑等级关系 ②灭商建周之后,建立诸侯国,天子与诸侯之间成为尊卑等级的君臣关系 ③有功臣、兄弟、甥舅姻亲关系着皆为其受封对象,和周王成为君臣关系 ④鲁卫晋齐四国封君都是王族,作为周王室的主要屏藩⑤分封制形成的大一统局面与支撑它的宗法制互为表里
第14题: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第15题: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第16题:
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第17题: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第18题:
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或与周有世代同盟关系的异姓贵族也被分封去建立诸侯国家,继续为周王室效力,下列国家:①齐②鲁③燕④宋,属于异姓诸侯国的是()
第19题:
我们说周王与诸侯国有臣属关系,王室与诸侯国之间也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国有相应的自治权,周王无权干涉。
第20题: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诸侯国的最高级官员要得到周王的任命才具有合法性
天子有巡狩检查各诸侯国国政的权力
天子有派出使者监督诸侯国行为的权力
周王有调解或命令就近诸侯征讨的权力等
第23题:
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②③
①④
第24题: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②③④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