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刑法解释”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刑法立法解释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B.刑法立法解释的效力低于刑法的效力

    C.刑法立法解释的效力与刑法司法解释的效力是相同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立法解释是立法解释的一种。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刑法立法解释同刑法具有同等效力。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第2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答案:A,D
    解析:
    选项A正确,按照解释规则,不可能对同一法条中的同一个词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限制解释,但是对甲法条中的一个词作扩大解释并不妨碍对乙法条中的相同词汇作限制解释。因为两个犯罪的犯罪构成不同,两个词的具体语境不同,因此可做不同解释。
    选项B错误。在客观内容上,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是与猥亵行为相同的,其侵犯的法益是他人的性的决定权。侮辱罪中的侮辱则是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的表示,所表示的内容通常与他人的能力、德性、身份、身体状况等相关。其侵犯的法益是他人的名誉。前罪中的侮辱通常会同时侵犯他人的名誉,但后罪中的侮辱则不一定同时侵犯他人性的决定权。在主观内容上,强制猥亵、侮辱罪的主观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猥亵、侮辱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性的自己决定权,但仍然强行实施该行为。侮辱罪的主观故意则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选项C错误,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因此,追求结论的合理性,是当然解释的特点,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比如刑法存在专门规定的情形。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原理得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释结论后,还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规范。
    选项D正确,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如果完全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则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正确的解释要符合立法目的,不能突破文义而成为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 第3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旨在用立法权限制司法权滥用,因此不能约束立法权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的解释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禁止扩大解释
    C: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合法权益,所以刑法的解释不能违背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
    D: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和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答案:C,D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2)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确定的罪刑法定)。

  • 第4题:

    我国刑法的形式不包括(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司法解释


    答案:D
    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的形式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其中广义刑法除了包括狭义刑法—刑法典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形式。故选D项。

  • 第5题:

    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 A、文理解释
    • B、扩张解释
    • C、类推解释
    • D、限制解释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刑法解释


    正确答案: 指对刑法规范的法律术语的含义及其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的阐释。

  • 第8题:

    某法院出版了一本刑法教科书,对刑法若干问题做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
    • B、司法解释
    • C、学理解释
    • D、刑法解释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刑法解释

    正确答案: 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在对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进行解释时,可以同时使用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

    类推解释必然被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

    C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的界限是刑法规定用语的可能语意界限

    D

    当然解释的结论必然被罪刑法定原则所接受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项,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二者不是对立关系。文理解释侧重于提供一种解释理由,而论理解释侧重于提供一种解释技巧。文理解释通过刑法用语的可能含义来证明某种解释结论的合理性。论理解释通过各种解释技巧来阐明刑法用语的含义。例如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及补正解释等。对一个刑法用语,可以通过扩大解释得出某个结论,又可以根据文理解释来论证该结论是否属于这个用语的可能含义,如果属于,则从文理上为该结论提供了一个合理性的理由。
    B项,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类推解释
    C项,刑法解释的界限超越刑法规定用语的可能语意范围,必然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公民的自由,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项,当然解释的结论也不必然被罪刑法定原则所接受,当然解释中蕴含着在出罪解释时举重以明轻、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当然道理。当然解释是根据体系解释的需要所做的一种目的性推论。由于刑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直接采用当然解释认定行为构成犯罪。换言之,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理进行当然解释时,也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危害严重为由以犯罪论处。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刑法的解释

    正确答案: 指对于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刑法的解释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可分为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是()
    A

    历史解释

    B

    比较解释

    C

    补正解释

    D

    当然解释


    正确答案: D
    解析: 补正解释,即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 第13题: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答案:D
    解析: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本题答案为D,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做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查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

  • 第14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坚持事前的罪刑法定,当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相冲突时,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当刑法解释存在不同观点和学说时,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刑法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但即使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也有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在学理解释中属于类推解释的解释结论,即使成为立法解释,也同样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C,D
    解析:
    ①立法解释效力等同于法律;如果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冲突,优先适用立法解释。A 选项错误。②解释刑法应当以公平、合理、合乎正义要求为原则;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适用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判断存在疑问的场合。B 选项错误。③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其内容包括“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其中使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原则解释某一个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时,该行为还必须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也就是要符合现有的刑法条文的文字的表述,若不符合刑法条文的规定,那就是典型的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C选项正确。④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虽然法律效力不同,但是运用的解释规则相同。

  • 第15题:

    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刑法解释

    答案:C
    解析:
    学理解释指有关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学者、专家、法律工作者等对法律所作出的解释。故本题答案选C项。

  • 第16题:

    根据刑法的基本理论,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

    A.刑法判例
    B.刑法典
    C.单行刑法
    D.刑法解释
    E.附属刑法

    答案:B,C,E
    解析: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法泛指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 第17题:

    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关于刑法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定的真实含义的说明
    • B、任何刑法都有解释的必要
    • C、对刑法的解释结论并非都具有效力
    • D、刑法解释可以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刑法最主要的法源是()

    • A、刑法典
    • B、附属刑法
    • C、刑法司法解释
    • D、宪法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刑法的解释


    正确答案: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任何法律规范,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刑法规范也不例外。刑法条文的真实含义,往往要通过解释阐明。刑法条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现实生活则具有多变性,为了使司法活动能够跟上客观情况的变化,可以在条文内容许可的情况下,对某些条文赋予新的含义。

  • 第21题:

    多选题
    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2001年真题]
    A

    文理解释

    B

    扩张解释

    C

    类推解释

    D

    限制解释


    正确答案: D,B
    解析:
    《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文字含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它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其认识到某行为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而以该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相似行为具有同等的恶害性为由,将其作为处罚对象,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因此类推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相互矛盾的。

  • 第22题:

    单选题
    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文理解释

    B

    扩张解释

    C

    类推解释

    D

    限制解释


    正确答案: A
    解析: 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文字含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它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是认识到某行为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而以该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相似行为具有同等的恶害性为由,将其作为处罚对象,它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因此类推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是相互矛盾的。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的形式不包括()。
    A

    刑法典

    B

    单行刑法

    C

    附属刑法

    D

    司法解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