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语言表达需要注意什么?
第2题:
在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语言现象是()
第3题:
在1岁前,婴儿的“咿呀学语”和非语言性声音与姿态交流等现象称为()
第4题:
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有()协调能力。
第5题:
符合健听儿童在10~18个月交际功能的是()
第6题:
婴儿出生时,还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到成人的扶养。这表明,情绪具有()功能。
第7题:
由于语言使用者的所属社会集团不同,或者由于语言使用的场合不同,往往需要选择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这种现象叫做语言的位相。
第8题:
不同的交际领域和交际目的,使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形成许多在运用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段上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表达体系,叫做()。
第9题:
语言交际
前语言交际
交际倾向
交际信号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不予理睬
每次婴儿排尿时,成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婴儿排尿时成人发出相同的声音或语言
婴儿排尿时成人保持沉默
第12题:
出生后就有
生后1-2个周
生后2-3周
生后3-4个月
第13题:
如果出生的婴儿没有哭声,为促使婴儿呼吸,可轻柔但有力地擦拭婴儿的()。
第14题:
婴儿无意注意发生的时间()。
第15题:
出生后不久的婴儿对于声音的惊愕反射是()
第16题:
训练1岁前婴儿排尿的办法是()。
第17题:
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第18题:
出生不到10天的婴儿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出生24天之后的婴儿能够区别父母和陌生人的声音。这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
第19题:
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有视听协调能力。
第20题: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
第21题:
第22题:
言语现象
非言语现象
前言语现象
婴儿语言
第23题:
语义
语法
语体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