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
情感与态度
概念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调查和推理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A.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益
B.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效益
C.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效益
D.学生提高劳动能力的效益
第3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
A、学生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
B、“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问题现实化”的过程
C、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
D、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第4题:
A、学生的解题水平与技巧
B、学生对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C、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D、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方式
E、学生数学技能的形成
第5题: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功能主要有()。
第6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对()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它包括()的方法,交流的手段以及对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理解。
第7题:
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有两种水平()
第8题: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命定的数学知识和培养应用的能力,还应该包括使学生获得()的能力.
第9题: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的是()
第10题:
第11题:
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于表象的支持
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表象
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依赖于充分的练习和应用
第12题:
有数感
会计算
数学认识
会画图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A.同化学习
B.概念学习
C.课题学习
D.观察学习
第15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提出了三个目标:()。
A、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B、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C、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D、掌握数学知识概念
第16题:
第17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对()的基础上。
第18题:
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量、形等的理性经验。
第19题:
数学探究课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第20题:
数学教育效益,是指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能获得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教育效益既包括学生获取()的效益,也包括学生掌握()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效益。
第21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增长才干
渗透数学思考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感知水平的掌握
记忆水平的掌握
想象水平的掌握
理解水平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