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
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
小学语文不只是静态的学科内容,而且注意到学生动态的经验。
第1题:
A、工具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实践性
D、人文性
第2题:
()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
A、工具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实践性
D、人文性
第3题:
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B.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第4题:
请谈谈你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理解。
(1)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
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的作用和中学语文课程的任务决定,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课程还具有人文性。语言,从形式上说,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从内容上说,它所承载的信息、交际交流的信息都是思维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因而语言具有人文性。并且,因为学校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承载、传播的信息更应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的结晶,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就应更高、更严。因而,人文性自然应该成为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语文课程教育更不例外。
(2)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指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突出这两方面的功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这一提法符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二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一体化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不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所谓“统一”,即两者内在地融合于“语文”一体,是语文根本性质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两方。我们不能机械地脱离了一方去谈另一方,因为没有脱离了人文性的单纯的工具性,也没有脱离了工具性的单纯的人文性。
略
第5题:
下面对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6题: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
第7题:
下面对“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理解正确的是()
第8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9题:
第10题:
工具性
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11题:
第12题:
思想性
人文性
工具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13题:
A.人文性
B.思想性
C.工具性
D.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第14题:
A、人文性与工具性
B、科学性与人文性
C、思想性与工具性
D、工具性与文化性
第15题:
第16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辩证统一、协调发展,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17题:
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18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第19题:
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20题:
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
第21题:
第22题:
工具性
思想性
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