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拱及预留压缩量
反拱及预留压缩量
正拱及预留伸长量
反拱及预留伸长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底模采用固定钢底模。底模预设反拱(),按抛物线布置,并预设梁体压缩量。
第6题:
支架(拱架)预留施工拱度时考虑哪些因素?
第7题:
支架(拱架)预留施工拱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8题:
缓和曲线
二次抛物线
椭圆
第9题:
上拱度
挠度
高度
第10题: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
采用底模联合振动时,应将两侧模板上下振动器位置并列排列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及相应的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
顶塞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量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10%
顶塞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量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6%
第11题: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施工活荷载
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第12题:
变形量
预拱量
压缩量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膺架法施工应根据检算的变形量,预留适当的沉落量和(),确保梁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第17题:
预制梁板监理重点()。
第18题:
凡制作时需要预先起拱的后张法构件,预留孔道不宜随构件同时起拱。
第19题:
简述大断面洞室先墙后拱预留核心岩柱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
第20题:
预拱度和伸长量
张拉吨位和伸长量
张拉吨位和预拱度
油表读数和预拱度
第21题:
预制台座应坚固、无沉陷,台座间距应适宜,台底应根据设计设置反拱
预留孔道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预应力张拉的全过程
混凝土配和比及浇筑质量,张拉、吊运时的混凝土强度
梁端封锚混凝土强度应与构件混凝土强度相同
第22题:
张拉吨位及预应力钢筋伸长量控制
预拱度的控制
梁体几何尺寸的控制
支架沉降量的控制
第23题: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
采用底模联合振动时,应将两侧模板上下振动器位置并列排列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及相应的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
顶塞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量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10%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顶塞锚固后,测量两端伸长量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6%
第24题:
正拱及预留压缩量
反拱及预留压缩量
正拱及预留伸长量
反拱及预留伸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