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A 实践性B 开放性C 自主性D 生成性

题目
单选题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
A

实践性

B

开放性

C

自主性

D

生成性


相似考题
更多“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题
    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

    符号学习

    B

    上位学习

    C

    下位学习

    D

    并列学习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题干表述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过程。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上位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的学习。并列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缘由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 第2题:

    单选题
    700千克=()吨。
    A

    0.7

    B

    0.07

    C

    0.007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单选题
    下列数中最接近0的数是()。
    A

    +2

    B

    ﹣1

    C

    ﹣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单选题
    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出去玩,这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好成绩和出去玩对小明来说,是两个都趋向的目标,这种冲突属于双趋冲突。

  • 第5题:

    单选题
    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A

    10

    B

    100

    C

    10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五年级向灾区捐款658.3元,四年级比五年级少捐132.7元。四年级捐()元。
    A

    526.4

    B

    526.6

    C

    525.6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1.25³0.08=()
    A

    0.01

    B

    0.1

    C

    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过程。

    正确答案: 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1)计划学校管理的起始环节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计划是全校人员的行动纲领,是管理过程后续环节的依据。(2)实施实施是将计划变为行动。实施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3)检查检查是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期获得良好效果的措施。(4)总结学校工作总结是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把工作的主要经验加以总结,以便得到推广,并从缺陷和失误中取得教训,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搭a个正方形需要()根小棒。
    A

    4a

    B

    4+a

    C

    a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一:“小小的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材料二:“10的加减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小小的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识记生字字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星星”和“月亮”形状的教具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小礼物,看看是什么字啊?
    课件出示:船
    1.教学生字“船”
    (1)读音
    “船”字念起来有点难,谁能告诉大家读好它要注意什么?(翘舌,前鼻音)
    (2)字形字会读了,我们来记一记“船”的字形,记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偏旁!
    这个是舟字旁,要注意的是,这里是一提,不出头!舟字旁,一二起!(齐读)现在谁有好方法来记住它呢?(“船”字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舟字旁,右上一个几,右下一个口)谁能给“船”字找找朋友呢?(轮船、小船、船夫、船桨)
    设计意图:在教学“船”字时,先教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舟字旁,再让他们想想好的方法记住“船”字,这样降低了难度,关注了全体学生中的个别差异,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在教学中同时还渗透了“船”字的结构特点,为以后的识字、书写打好基础。
    2.揭示课题
    你们给“船”找了这么多好朋友,今天啊,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叫《小小的船》。小小的,多可爱啊!声音要轻一点,柔一点,念出它的可爱、小巧。谁愿意来念一念标题“小小的船”呀?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念标题。
    设计意图:这里从读标题开始就让学生感受这首儿歌的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整体感知
    1.语言训练
    (课件动画:小小的船)这只小巧、可人的船和我们刚才说的轮船可不一样,看看它是一只什么船啊?(月亮船)你们见过月亮船吗?(有/没有)
    夜晚,静静的,星星们一闪一闪地说着悄悄话,天上挂着一弯小小的月儿,就像小船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月亮船”。
    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香蕉、镰刀、眉毛)
    我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圆圆的、半圆的)圆圆的月亮像什么?(月饼、脸蛋)
    月亮会不断变化的,从月牙到半月到满月,多美的月儿啊,多神奇的月亮船啊!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2.按要求自读课文
    请小朋友翻开书本,读读这首儿歌。要求:
    (1)把生字娃娃圈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2)把生字娃娃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一起想想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3.生字词检查
    (1)生字
    谁会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瞧,顽皮的生字娃娃摘掉拼音帽子躲到星星里去了,谁能叫对它们的名字?(指名读或学生主动读)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几颗最亮的星星?(记字形)
    (2)词语
    跟这些闪闪的星星打完招呼了,谁有自信念好这些词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表演着读,先自己试一试,谁来挑战一下?
    设计意图:这里检查从带拼音生字到去拼音生字再到词语,难度逐步增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念词语时不断渗透本首儿歌的基调,为下面的朗读打好基础。
    (三)指导朗读
    1.语言训练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这是一只小小月亮船?(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尖的)这么可爱的小船,你们喜欢吗?(喜欢)
    那就带着喜欢的口气读一读,让听着的人都喜欢上它!(自由读)
    你们读得可真美,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月亮船,我的脚变长了,我感觉我正坐在船上呢!
    这么漂亮的船你们想坐坐吗?(想)
    2.配乐想象
    看红红已经坐在月亮船上了,她说,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想上来和我一起坐吗?(想)想的小朋友请起立,闭上眼睛,脚轻轻地抬一下,你们已经登上月亮船了,闭着眼睛,听着音乐,想象着你们正快乐地坐在月亮船上,摇啊摇啊!星星在你们身边跳舞,跟你们说着悄悄话!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像什么?看见了蓝蓝的天空像什么?看见()
    设计意图:配乐想象,沟起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3.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这首儿歌。
    4.唱演课文
    这首儿歌不仅能朗读还可以唱呢!(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同学们站起来,拿着“星星”、“月亮”跟唱儿歌《小小的船》。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感受月亮船的美丽,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儿歌,学会了生字娃娃,知道了月亮像小船)
    (五)指导书写
    哦,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我可真高兴,最后让我们把四个汉字宝宝带回家吧!教学写字:见白田电
    “见”字写起来要注意什么?(田字格的位置,笔画顺序,竖弯钩的写法,范写,书空)课件出示:白田电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都有一个扁扁的日,扁日要上宽下略窄,笔画顺序,范写,书空),
    设计意图:这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让他们从观察中找出相同点,有助于他们书写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  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桌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角“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指在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问题: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该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连续问了5个问题,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丰满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也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南京市二十四中的班主任史箐老师,承诺在带班的三年期间,满足每个同学的一个愿望(只要是合理的)。有个同学的愿望是在植树节这一天亲自植一棵树。植树节这一天,史老师帮助这个同学实现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学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1)选择一个纪念日,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活动方案。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正确答案:
    (1)按照班级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班级活动基本涵盖以下七部分内容:①活动标题;②活动目标;③活动时间、地点、人员;④活动内容、形式;⑤活动步骤;⑥活动准备;⑦活动总结与反思。。
    (2)①在新课改观念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②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数轴上-12在-18的哪边?结果正确的是()
    A

    上边

    B

    右边

    C

    左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单选题
    1.005中的“5”表示()。
    A

    5个十分之一

    B

    5个千分之一

    C

    50个千分之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人调查和描述的教育调査类型是()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访谈调查

    D

    测量调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一个三角形面积是1.25平方米,底是5米,高是()米。
    A

    0.25

    B

    0.5

    C

    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故选A。

  • 第19题:

    单选题
    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
    A

    故事导入

    B

    情境导入

    C

    悬念导入

    D

    直接导入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同学们去采集植物标本,四年级采集了a个,六年级采集的个数是四年级的3倍,六年级采集了()个.当a=20时,六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个.

    正确答案: 3a,40
    解析: (1)a×3 =3a(个); (2)把a=20代入3a=3×20=60(个), 60-20=40(个); 故答案为:3a;40.

  • 第21题:

    单选题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故选B。

  • 第22题:

    单选题
    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布置作业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

  • 第23题:

    单选题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理论流派的了解。其中,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故选C。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注意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特征

    B

    注意过程与意识过程紧密相连

    C

    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征

    D

    注意具有选择、监控、调节功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注意并非独立的心理特征,而是各种心理特征的共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