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自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A 甲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并与警察对峙,经警察劝说放弃了犯罪。甲是在“犯罪过程中”而不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不符合自首条件B 乙交通肇事后留在现场救助伤员,并报告交管部门发生了事故。交警到达现场询问时,乙否认了自己的行为。乙不成立自首C 丙故意杀人后如实交代了自己的客观罪行,司法机关根据其交代认定其主观罪过为故意,丙辩称其为过失。丙不成立自首D 丁犯罪后,仅因形迹可疑而被盘问、教育,便交代了自己所犯罪行,但拒不交代真实身份。丁不属于如实供述,不

题目
单选题
关于自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A

甲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并与警察对峙,经警察劝说放弃了犯罪。甲是在“犯罪过程中”而不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不符合自首条件

B

乙交通肇事后留在现场救助伤员,并报告交管部门发生了事故。交警到达现场询问时,乙否认了自己的行为。乙不成立自首

C

丙故意杀人后如实交代了自己的客观罪行,司法机关根据其交代认定其主观罪过为故意,丙辩称其为过失。丙不成立自首

D

丁犯罪后,仅因形迹可疑而被盘问、教育,便交代了自己所犯罪行,但拒不交代真实身份。丁不属于如实供述,不成立自首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自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自首的量刑情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予以免除处罚
    C.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D.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自首的量刑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第2题:

    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首只适用于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前
    • B、自首分为普通自首和特别自首
    • C、某A前一天自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并交代所有罪行,第二天失踪了,该A属于自首
    • D、以上说法只有一项是对的

    正确答案:B,D

  • 第3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中刑事法律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2012、2017年真题]
    A

    区分公罪与私罪

    B

    自首原则

    C

    累犯加重

    D

    类推原则


    正确答案: C,A
    解析:
    唐代《名例律》中规定了八项刑罚适用原则:①区分公、私罪的原则。唐律对因公致罪如“擅赋敛”而无私自获利者,处罚从轻。凡因谋私利犯罪者,处罚从重。②共同犯罪处罚原则。唐律对共同犯罪区分首犯与从犯关系,首犯从重处罚,从犯减轻处罚。③合并论罪原则。唐律对一个人构成两个以上犯罪,主张采取“以重者论”的原则,只科重罪不计轻罪。④自首原则。犯罪未发而自首者,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不包括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⑤老幼废疾减刑原则。唐律主张对老幼废疾者分三种情况实行减免刑罚。⑥累犯加重原则。对累犯罪者加重处罚。⑦类推原则。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⑧化外人处罚原则。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按其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第4题:

    单选题
    关于自首和坦白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自首要求犯罪人如实供述自己犯罪的全部事实细节,而坦白只要求供述主要的犯罪事实即可

    B

    自首要求犯罪人主动投案,坦白的犯罪人则是被动归案

    C

    自首是法定量刑情节,而坦白属于酌定量刑情节

    D

    自首与坦白的犯罪人处罚上均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自首与坦白均要求犯罪人如实供述主要的犯罪事实即可,并不要求如实供述自己犯罪的全部事实细节。
    B项,《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本款确定的就是坦白从宽的原则。由此可见,在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成立坦白,而自首是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项,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自首坦白均属于刑法总则中明文规定的量刑情节,因此属于法定量刑情节
    D项,《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对于坦白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因此,对于自首的犯罪人的处罚,当其犯罪情节较轻的时候,也可以免除处罚。对于坦白的犯罪人的处罚,即使其犯罪情节较轻,也不能免除处罚。

  • 第5题:

    单选题
    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5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非法拘禁罪

    B

    绑架罪

    C

    抢劫罪

    D

    诈骗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非法拘禁罪是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非法拘禁罪没有勒索钱财的目的,即便是为了索取债务而拘禁的,索取的是自己的钱,而不是本属于被害人的钱。本题中,甲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持刀将乙逼入山中,不构成非法拘禁罪。
    BCD三项,抢劫罪是当场被害人索取财物,而不是向被害人外的第三人索取财物,这是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所在。本题中,甲持刀将乙控制并通知乙向其母亲索钱,构成绑架罪,不构成抢劫罪。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此并非是行为人甲的欺骗行为,而是受害人自己担心母亲身体而采用的策略,对行为人甲的犯罪行为构成并不影响,即甲不构成诈骗罪。

  • 第6题:

    多选题
    关于民事起诉状应当包括的内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B

    案由

    C

    诉讼请求

    D

    证据和证据来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CD三项,《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①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②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③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④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B项,案由是指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案件名称,是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起诉状进行案件管理的一种分类,属于法院的内部审判技术,并不是由当事人直接在起诉状中确定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新奥法的说法,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支护结构承受全部荷载

    B

    围岩只传递荷载

    C

    围岩不承受荷载

    D

    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承受荷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新奥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岩本身具有的自承能力,即洞室开挖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及时进行以喷锚为主的初期支护,使之与围岩密贴,减小围岩松动范围,提高自承能力,使支护围岩联合受力共同作用。新奥法围岩不仅是载荷体,而且是承载结构;围岩承载圈和支护体组成巷道的统一体,是一个力学体系;巷道的开挖和支护都是为保持改善与提高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服务。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宪法实施,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

    宪法的遵守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形式

    B

    制度保障是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

    C

    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方式

    D

    宪法适用是宪法实施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是宪法制定颁布后的运行状态,也是宪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
    AD两项,宪法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宪法的执行。通常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贯彻落实宪法内容的活动。要求这些机构在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上必须严格执行宪法的规定,也要求这些机构在组织其他国家机关、建立各种制度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宪法的规定。②宪法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贯彻落实宪法的活动。虽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宪法能否被司法机关作为审判活动的依据,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宪法具有的一般法律属性,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表明,宪法适用不仅是宪法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法治国家加强宪政建设、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内容。③宪法的遵守。通常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宪法规定从事各种行为的活动。宪法的遵守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根据宪法享有并行使权力和权利;二是根据宪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C项,宪法解释是指特定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作的一种说明。宪法解释是宪法适用的必然环节和内在因素,因为有权机关必须先解释宪法规范的意义才能将之适用于具体事件,因此,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方式。
    B项,制度保障是为宪法实施提供保障,而不是宪法实施的方式。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对本案享有管辖权的法院,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
    A

    Y省A县法院

    B

    Y省B县法院

    C

    Y省C县法院

    D

    W省D县法院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民诉解释》第9条规定,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由于该案属于追索赡养费案件,三名被告王甲、王乙、王丙的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可以由原告王某住所地YA法院管辖。
    BCD三项,《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本案中,由于被告王甲、王乙、王丙的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因此,YB法院、YC法院、WD法院都有管辖权。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自首中的“如实供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09年真题]
    A

    甲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行为,但拒绝说明凶器藏匿地点的,不成立自首

    B

    乙犯有故意伤害罪、抢夺罪,自动投案后,仅如实供述抢夺行为,对伤害行为一直主张自己是正当防卫的,仍然可以成立自首

    C

    丙虽未自动投案,但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贪污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丙交代贪污罪行的,应当成立自首

    D

    丁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正确答案: C,B
    解析: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主要”犯罪事实是指构成要件所要求的主要事实,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至少要交代危害行为及其结果、犯罪意思这两方面的内容。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影响自首的成立。《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其中“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包括两种情形:①与司法机关或其他办案机关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于不同种罪行;②司法机关或其他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种罪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A项,甲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行为的,就属于已经交代了主要的犯罪事实。即便其拒绝说明凶器藏匿地点,也可以成立自首。
    B项,乙犯有数罪,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抢夺行为,对抢夺犯罪可以成立自首。对伤害行为能够如实供述,即便其一直主张自己是正当防卫的,也可以成立自首
    C项,丙虽未自动投案,但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贪污事实不成立,丙的犯罪事实司法机关完全不知晓。此时丙交代贪污罪行的,应当成立自首
    D项,丁翻供,不是在一审判决前如实供述不应当认定为自首

  • 第11题:

    单选题
    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关于这一制度的法理基础,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起诉便宜主义

    B

    起诉法定主义

    C

    公诉垄断主义

    D

    私人诉追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AB两项,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刑事公诉案件是否必须向审判机关起诉,存在两种不同的原则:一是起诉法定主义或起诉合法主义,即只要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公安机关就必须起诉,不享有自由裁量的权力,且不论情节;二是起诉便宜主义或起诉合理主义,即被告人的行为在具备起诉条件时,是否起诉,由检察官根据被告人及其行为的具体情况以及刑事政策等因素自由裁量。本题中,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属于起诉法定主义。
    CD两项,公诉垄断主义,即刑事案件的起诉权被国家垄断,排除被害人自诉;私人诉追主义则将刑事案件的起诉权归于私人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股东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股东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

    股东资格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C

    非法人组织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D

    外国自然人不能成为我国公司的股东


    正确答案: A
    解析:
    ACD三项,股东是指向公司出资、持有公司股份、享有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的人。股东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组织,还可以是国家。股东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包括外国自然人和外国法人、非法人组织都可以作为我国公司的股东。法律对股东并无行为能力的要求,即股东可以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
    B项,《公司法》第75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股东资格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 第13题:

    (2008年真题)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包括(  )。
    A.私习天文
    B.强盗
    C.谋杀
    D.损坏官印文书


    答案:B,C
    解析:
    解析:唐律采用。“自首原罪”的做法,但同时规定,对于谋反等重罪,伤害、强奸、损坏官文书、官印等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以及私习天文等,都不适用自首。

  • 第14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 B、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 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 D、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

    正确答案:B,C,D

  • 第15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肇事行为

    B

    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逃逸行为

    C

    对甲应适用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

    D

    甲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如实交待罪行的,成立自首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BC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解释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即逃逸行为和后果之间具有高度因果力。根据事实二,救护车及时赶到也因为伤势过重而死亡,所以导致胡某死亡的原因是甲之前的肇事行为而非逃逸行为。
    D项,《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 第16题:

    单选题
    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

    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

    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正确答案: D
    解析:
    唐律承用隋《开皇律》中所确立的笞、杖、徒、流、死五刑,作为基本的法定刑,其具体规格稍有不同。①笞刑,即用法定规格的荆条责打犯人的臀或腿,自10至50分为5等,每等加10,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等,用于惩罚轻微或过失的犯罪行为。②杖刑,即用法定规格的“常行杖”击打犯人的臀、腿或背,自50至100分为5等,每等加10,稍重于笞刑。③徒刑,即在一定时期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迫其戴着钳或枷服劳役,自1年至3年分为5等,每等加半年,是一种兼具羞辱性和奴役性的惩罚劳动。④流刑,即将犯人遣送到指定的边远地区,强制其戴枷服劳役1年,且不准擅自迁回原籍的一种刑罚,自2000里至3000里分为三等,每等加500里,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较重的刑罚。妇女犯流罪的在原地服劳役3年。⑤死刑,即剥夺犯人生命的刑罚,是五刑中最重的一种,分为斩、绞两等,绞因得以保全遗体而稍轻于斩。

  • 第17题:

    单选题
    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正确答案: B
    解析:
    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认定重大立功表现的情节如下:①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的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②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③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④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的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⑤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重大立功表现中“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入户抢劫的最高刑是死刑,符合“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条件,故甲的行为成立重大立功。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自诉案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法院都可以进行调解

    B

    当事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解

    C

    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提起反诉

    D

    只能由被害人亲自告诉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两项,《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刑事诉讼法》第174条第3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高法解释》第27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刑事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应当及时作出判决。《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第283条第1款规定,判决宣告前,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自诉人可以撤回自诉。
    C项,《高法解释》第288条第1款规定,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②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③反诉的案件必须符合本解释第1条第1、2项的规定。
    D项,《高法解释》第260条规定,本解释第1条规定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聋、哑等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 第19题:

    多选题
    关于甲投案以及乙归案后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不应认定为自首

    B

    甲提供线索致使乙被抓获的行为属于立功

    C

    乙对贩卖毒品罪成立自首

    D

    乙对行贿罪不成立自首


    正确答案: B,A
    解析: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即自首对于动机并无限制,只要符合自动投案的条件,仍然可以成立自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及《刑法》第68条第1款,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①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②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④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⑤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A项,甲虽然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但是从一般自首的构成要件来看,其构成一般自首
    B项,甲在投案自首以后,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乙捉拿归案,该行为成立立功
    CD两项,乙在归案后交代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就此罪成立自首。但行贿的犯罪事实司法机关已经掌握且是被动归案,因而不成立自首。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对赵某的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

    方某

    B

    钱某和刘某

    C

    丁公司

    D

    摩托车车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31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本案中,丁公司的员工方某驾驶该车接送饭店客人的过程中,为躲避一辆逆行摩托车,将行人赵某撞伤。故赵某的损害,应由危险引起人即摩托车车主承担。

  • 第21题:

    多选题
    在刘某办理出资手续后,关于汽车所有权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
    A

    乙公司

    B

    张某

    C

    刘某

    D

    丁公司


    正确答案: B,C
    解析:
    《物权法》第188条规定,以本法第180条第1款第4项、第6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张某以自有汽车为乙公司的债权提供抵押担保,但未办理抵押登记,因此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张某作为汽车所有人,将汽车赠与刘某,刘某是善意第三人,因此该项抵押不得对抗刘某,即在张某完成交付后,刘某取得汽车所有权。后来刘某将汽车作为出资设立丁公司,汽车成为丁公司的法人财产,刘某由此取得丁公司的股权,丁公司取得汽车所有权。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8年真题]
    A

    这部宪法只有正文

    B

    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

    C

    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

    D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国1982年《宪法》分为序言正文两部分,没有附则。正文部分包括:第1章总纲,第2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章国家机构,第4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B

    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C

    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D

    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