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并与警察对峙,经警察劝说放弃了犯罪。甲是在“犯罪过程中”而不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不符合自首条件
乙交通肇事后留在现场救助伤员,并报告交管部门发生了事故。交警到达现场询问时,乙否认了自己的行为。乙不成立自首
丙故意杀人后如实交代了自己的客观罪行,司法机关根据其交代认定其主观罪过为故意,丙辩称其为过失。丙不成立自首
丁犯罪后,仅因形迹可疑而被盘问、教育,便交代了自己所犯罪行,但拒不交代真实身份。丁不属于如实供述,不成立自首
第1题:
第2题:
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
区分公罪与私罪
自首原则
累犯加重
类推原则
第4题:
自首要求犯罪人如实供述自己犯罪的全部事实细节,而坦白只要求供述主要的犯罪事实即可
自首要求犯罪人主动投案,坦白的犯罪人则是被动归案
自首是法定量刑情节,而坦白属于酌定量刑情节
自首与坦白的犯罪人处罚上均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5题:
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
抢劫罪
诈骗罪
第6题: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案由
诉讼请求
证据和证据来源
第7题:
支护结构承受全部荷载
围岩只传递荷载
围岩不承受荷载
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承受荷载
第8题:
宪法的遵守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形式
制度保障是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
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方式
宪法适用是宪法实施的重要途径
第9题:
Y省A县法院
Y省B县法院
Y省C县法院
W省D县法院
第10题:
甲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行为,但拒绝说明凶器藏匿地点的,不成立自首
乙犯有故意伤害罪、抢夺罪,自动投案后,仅如实供述抢夺行为,对伤害行为一直主张自己是正当防卫的,仍然可以成立自首
丙虽未自动投案,但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贪污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丙交代贪污罪行的,应当成立自首
丁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第11题:
起诉便宜主义
起诉法定主义
公诉垄断主义
私人诉追主义
第12题:
股东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股东资格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非法人组织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外国自然人不能成为我国公司的股东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关于唐律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肇事行为
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逃逸行为
对甲应适用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
甲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如实交待罪行的,成立自首
第16题:
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第17题:
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第18题:
法院都可以进行调解
当事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解
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提起反诉
只能由被害人亲自告诉
第19题:
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不应认定为自首
甲提供线索致使乙被抓获的行为属于立功
乙对贩卖毒品罪成立自首
乙对行贿罪不成立自首
第20题:
方某
钱某和刘某
丁公司
摩托车车主
第21题:
乙公司
张某
刘某
丁公司
第22题:
这部宪法只有正文
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
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
第23题:
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自首者,视为自首
自首不实,是对犯罪事实、情节交待不实
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自首不尽,是交待赃物数量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