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名词解释题训政时期”相关问题
  • 第1题:

    南京国民政府宪法及其关系法规主要包括:()。

    A.《国民政府组织法》

    B.《训政时期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参考答案:A, B, C

  • 第2题:

    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有(  )。
    A.《训政纲领》
    B.《训政时期约法》
    C.《五五宪草》
    D.《天坛宪草》


    答案:A,B,C
    解析:
    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有《训政纲领》、《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和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天坛宪草》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 第3题:

    依照《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规定,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的训政者是( )

    A.国民全体
    B.国民大会
    C.国民党
    D.立法院

    答案:C
    解析: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5日由“国民会议”制定,同年6月由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施行。主要内容是: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训政纲领》的“党治”原则,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规定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罗列一系列公民权利与自由,但又多加限制;利用国家的名义,发展官僚资本。由此可推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的训政者是国民党。

  • 第4题:

    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献()。

    • A、《中华民国约法》
    • B、“五五宪草”
    • C、《训政纲领》
    • D、《训政时期约法》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等时期。

    • A、军政时期
    • B、训政时期
    • C、宪政时期
    • D、党政时期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简述国民党的训政时期。


    正确答案:训政时期是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一省之内全部县实现自治时,即可结束训政,进入宪政时期。
    1928年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名曰加强中央统治,实为排除异己,建立独裁统治。所谓“训政”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训政时期1931年5月12日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十八年。

  • 第7题:

    北洋政府制定的宪法文件有()

    • A、训政时期约法
    • B、天坛宪草
    • C、贿选宪法
    • D、袁记约法
    • E、五五宪草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训政时期约法》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代行国民大会的统治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问答题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华民国立宪活动的顺序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五宪草-天坛宪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天坛宪草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天坛宪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

    D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五宪草—天坛宪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训政时期

    正确答案: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一省之内全部县实现自治时,即可结束训政,进入宪政时期。1931年5月12日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十八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训政时期约法》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代行国民大会的统治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袁记约法”是指(  )。
    A.“约法三章”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答案:B
    解析:
    约法三章是汉初刘邦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

  • 第14题:

    属于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有(  )。
    A.“天坛宪草”
    B.“袁记约法”
    C.“贿选宪法”
    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答案:A,B,C
    解析:
    【精解】备选项中只有D项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故选A项、B项和C项。

  • 第15题:

    简述《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治”原则,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体制。(2)规定了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3)规定了一系列公民权利与自由,同时多加限制。(4)规定了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制度。

  • 第16题:

    孙中山设计的建国程序,依次是训政时期、军政时期、宪政时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训政时期


    正确答案: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一省之内全部县实现自治时,即可结束训政,进入宪政时期。1931年5月12日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十八年。

  • 第18题:

    我国近代第一部颁布施行的正式宪法是()

    • A、十九信条
    • B、贿选宪法
    • C、临时约法
    • D、训政时期约法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国民党政府公布施行的宪法文件有()。

    • A、《训政纲领》
    • B、《训政时期约法》
    • C、《五五宪草》
    • D、《中华民国宪法》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多选题
    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等时期。
    A

    军政时期

    B

    训政时期

    C

    宪政时期

    D

    党政时期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析《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内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进一步确立训政时期“以党代政”,由国民党行使统治权的“党治”原则。“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继续确认《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规定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
    第二,规定国民政府体制实行五院制,并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较大的权力。“约法”第七章“政府组织”规定国民政府由“五院”行使五项统治权;国民政府主席、委员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这实际上是为蒋介石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服务的,是《训政纲领》的核心内容的又一发展。
    第三,虽然对基本民权采取间接保障措施,但同时规定政府可以依法加以限制。“约法”第二章“人民权利义务”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通信等自由权利,但同时又通过附加“依法”限制或停止的条件,限制或剥夺其民主自由权利。
    第四,表面上为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而确立了各项制度,但由于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少数官僚垄断集团手中,因而,并无实质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清王朝政府颁布的两部宪法性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

    B

    《重大信条十九条》

    C

    《训政时期约法》

    D

    《中华民国约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孙中山设计的建国程序,依次是训政时期、军政时期、宪政时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制定的适用于训政时期的宪法性文件.确立了国民党“以党治国”的方针,其实现方式是将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变成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的政权演变为由国民党来享有和实行。《训政时期约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存在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