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2014年1月2日夜,某商场的保安人员邓某在回家途中被蒙面人员刺伤手臂并抢走现金1000元,随后邓某被路人送往医院。邓某在2014年3月5日得知将其刺伤的是同商场的保安陈某。根据规定,邓某要求陈某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日是()。A 2015年1月2日B 2015年3月5日C 2016年1月2日D 2016年3月5日

题目
单选题
2014年1月2日夜,某商场的保安人员邓某在回家途中被蒙面人员刺伤手臂并抢走现金1000元,随后邓某被路人送往医院。邓某在2014年3月5日得知将其刺伤的是同商场的保安陈某。根据规定,邓某要求陈某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日是()。
A

2015年1月2日

B

2015年3月5日

C

2016年1月2日

D

2016年3月5日


相似考题
更多“2014年1月2日夜,某商场的保安人员邓某在回家途中被蒙面人员刺伤手臂并抢走现金1000元,随后邓某被路人送往医院。邓某”相关问题
  • 第1题:

    邓某发烧到某医院就诊,医院给其输液,用了青霉素等药物,输液一小时后,邓某死亡。邓某之妻以医疗事故侵权为由起诉医院。在本案中,关于举证责任分配,正确的说法是:

    A.医院要对邓某因此遭受的损害承担举证责任

    B.邓某之妻要对医院的医疗行为与邓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C.医院要对有没有进行医疗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D.医院要对自己医疗行为与邓某死亡元因果关系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正确答案:D
    [考点]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答案及解析] D。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一般确定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也就是相应的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积极事实应当提供证据证明。但法律还对特殊侵权的举证责任作了不同于此基本原则的规定。具体到本题中涉及的医疗侵权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规定》)第4条规定了这样的内容: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本题中B、D项的事实是需要医院予以证明的,故D项正确,B项错误。但其他的事实仍是遵照基本原则,由主张积极事实的当事人承担。邓某之妻要求医院赔偿损失,因此她需要证明具体的损失,故A项错误。对于医院来 说不存在医疗行为是一个消极事实,主张消极事实一般不需要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因此C项也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 第2题:

    邓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B 县检察院批捕并提起公诉,B 县法院经一审认定邓某犯罪事实成立,判处有期徒刑5 年并予以执行。后邓某申请再审,再审法院发现邓某故意伤害事实成立,但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况,于是撤销原判,宣告邓某无罪释放。后邓某提出国家赔偿,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因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所以邓某提出的国家赔偿请求不能成立

    B.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赔偿义务机关是B 县法院和B 县检察院

    C. 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赔偿义务机关是B 县法院

    D.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其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直接提出国家赔偿请求


    正确答案:CD
    【答案】:C、D
    【详解】:本案属于错判,邓某可以要求国家赔偿,A 错误。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1 条的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做出生效判决的B 县法院是赔偿义务机关,因此选项B 错误、C 正确。邓某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直接提出国家赔偿请求,选项 D 正确。故选CD

  • 第3题:

    张某为其妻子邓某投保了1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15万元,邓某指定张某为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妻子离婚,离婚3日后邓某因意外死亡。邓某生前欠其好友刘某4万元债务。对此,邓某的父母要求领取15万元的保险金。邓某的父母提出,张某已与邓某离婚,则张某不应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保险金应作为遗产,4万元用于清偿刘某的债务;其余11万元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试分析,邓某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为什么?保险金按理应当给谁?


    参考答案:
    ①邓某父母的要求不正确(1分)。
    ②因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2分)。同时,根据受益权的特点,一是受益人的受益权具有排他性,其它人不得剥夺、分享受益人的受益权(1分);二来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不是遗产,不用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1分)。
    在本案例中,对保险公司给付的15万元保险金,以4万元清偿邓某生前欠债务,其余由交给老张父母。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1分)。
    保险金应当全部给受益人,即张某(1分)。

  • 第4题:

    17岁的薛某将其在某电子游戏中的游戏装备(市价100元)赠送给8岁的邓某。薛某父母得知此事后表示反对,邓某父母未作表示。关于这一赠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薛某法定代理人未追认,薛某赠与行为未生效
    B.邓某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意味着默认。邓某受赠行为生效
    C.邓某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意味着反对,邓某受赠行为未生效
    D.无论双方父母态度如何,赠与法律关系成立

    答案:A,B,C
    解析: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薛某与邓某均八周岁以上,薛某赠送价值100元的游戏装备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邓某为八周岁,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行为。故,无论双方父母态度如何,赠送行为与受赠行为均有效,赠与法律关系生效。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 第5题:

    邓某与王某(男,2002年3月1日出生)既是邻居又是同学。2016年10月2日,邓某买了一辆价值400元的自行车,王某欲借用,被拒绝后双方发生口角,情急之下,王某扇了邓某一耳光。10月15日9时许,邓某报案,称放在家中的自行车被盗,并指出王某有作案嫌疑。接到报警后,民警老陈和小张一起到王某家查看情况。10月15日10时许,办案民警口头传唤王某到派出所接受调查。王某起初并不承认,民警也未让其回家。16日14时许,王某终于供认作案后将自行车藏在同学蔡某家中。

    对被盗自行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对自行车予以登记后及时返还给邓某
    B.对自行车予以追缴后及时返还给邓某
    C.让蔡某先行保管,结案后由警方及时返还邓某
    D.对自行车予以收缴后及时返还给邓某

    答案:A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对属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物,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录像、估价后及时返还,并在案卷中注明返还的理由,将原物照片、清单和领取手续存卷备查。因此选择A项。

  • 第6题:

    党员邓某在任某市市政局副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该局市政枢纽工程、市政综合楼等工程的建材供应及相关业务中谋取利益。邓某在办公室收受该公司总经理所送的公司股金人民币20万元。对邓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 A、邓某利用业余时间为该公司出谋划策,收受报酬,属于兼职取酬
    • B、邓某为该公司谋取利益,收受20万元,构成受贿错误
    • C、邓某为该公司谋取利益,属于合法取得酬劳
    • D、该公司送给邓某20万元,完全是出于对邓某帮助公司发展的感谢,邓某的行为不构成违纪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邓某发布虚假中奖短信,骗取6万元。袁某为邓某发布虚假短信提供“伪基站”设备,在公安机关调查时,袁某故意规避。经查,袁某1年前曾因电信网络诈骗被拘留10日。邓某被抓获后,邓某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交待将骗取的6万元分给袁某2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认定袁某明知邓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B、袁某与邓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 C、对袁某酌情从重处罚
    • D、对邓某可以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下列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的是()。

    • A、邓某非法行医,被卫生部门行政处罚1次后,再次被查获
    • B、欧某非法行医,造成李某感冒病情加重
    • C、欧某非法行医,造成李某右手残疾
    • D、邓某在某地非法行医1个月,后被卫生部门查获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刘某因生活琐事与邻居邓某争吵,邓某不堪刘某辱骂,击打刘某面部,致刘鼻骨等部位受伤。刘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邓某的刑事责任。在该案审理过程中,邓某对刘某以侮辱、诽谤罪提起反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就两个诉讼在刘某与邓某之间进行调解
    • B、刘某可在判决宣布之前要求撤回自诉,根据法定情形,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
    • C、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终止审理邓某的反诉
    • D、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邓某的反诉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问答题
    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

    正确答案: 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邓某完成了杀害赵某的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在前往赵某家的途中,突然出现腹部疼痛这一出乎邓某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实行杀害赵某的行为,使邓某的犯罪行为在实行之前停止下来,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邓某诉丁某侵权赔偿一案,法院终审判决丁某一个月内赔偿邓某经济损失5万元,但丁某并未如期履行判决。邓某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邓某发现丁某母亲正在生病,生活已非常拮据,于是邓某自愿与丁某达成了缓期还款的和解协议,并约定丁某在两年内赔偿其经济损失2万元。对丁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邓某和丁某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自愿达成和解协议

    B

    丁某不履行该和解协议的,邓某可以申请法院执行该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C

    丁某不履行浚和解协议的,邓某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原生效判决,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

    D

    如果该和解协议履行完毕,一方当事人反悔的,执行程序终结,不再恢复

    E

    邓某与丁某的和解协议,需经法院审查同意并签章才具效力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2014年1月2日夜,某商场的保安人员邓某在回家途中被蒙面人员刺伤手臂并抢走现金1000元,随后邓某被路人送往医院。邓某在2014年3月5日得知将其刺伤的是同商场的保安陈某。根据规定,邓某要求陈某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日是()。
    A

    2015年1月2日

    B

    2015年3月5日

    C

    2016年1月2日

    D

    2016年3月5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年内提起诉讼。在本题中,权利人是2014年3月5日知道侵权人是陈某的,那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应为2015年3月5日。

  • 第13题:

    党员邓某在任某市市政局副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该局市政枢纽工程、市政综合楼等工程的建材供应及相关业务中谋取利益。邓某在办公室收受该公司总经理所送的公司股金人民币20万元。对邓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

    A.邓某利用业余时间为该公司出谋划策,收受报酬,属于兼职取酬

    B.邓某为该公司谋取利益,收受20万元,构成受贿错误

    C.邓某为该公司谋取利益,属于合法取得酬劳

    D.该公司送给邓某20万元,完全是出于对邓某帮助公司发展的感谢,邓某的行为不构成违纪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邓某因为违反交通规则,交警将其车辆扣押达半年之久,迟迟不予归还,车辆也被损坏。邓某如果请求国家赔偿,下面哪个不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 )

    A.返还邓某车辆

    B.修复损坏的车辆

    C.支付车辆损坏赔偿金

    D.为邓某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2006年10月8日张先生为其妻子邓某投保了一份终身人寿保险,保险金额是15万元。缴费期限15年。邓某指定张某为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邓某离婚。2007年12月20日,邓某因车祸意外死亡。邓某生前欠好友刘某5万元债务。对此,邓某的父母认为,张某已与邓某离婚,张某不应该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要求15万元保险金作为邓某的遗产,还清刘某的外债5万元。剩余10万元由他们以继承人身份作为遗产领取。

    问:本案中邓某父母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本案中邓某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张某与邓某在保险合同期限内婚姻关系解除,张某与邓某没有了保险利益,但原来的人身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张某是保险金的受益人,享有保险金的请求权。保险金不能偿还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 第16题:


    邓某,男,汉族,1966年4月3日出生,大专文化,小学教师。曾因为小偷小摸行为被同事举报,但是一直没有被查。后因为行为不检点被学生举报被查,牵出了一系列的犯罪事实。


    2010年9月,邓某在某村小学担任被害女学生方某某(第一次被害时9岁)、徐某(第一次被害时10岁)、冯某某(第一次被害时10岁)、徐某某(第一次被害时9岁)、方某(第一次被害时10岁)、詹某某(第一次被害时9岁)、郭某某(第一次被害时10岁)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邓某利用教师身份,以辅导学习、打扫卫生、打乒乓球等名义,先后将方某某、徐某、冯某某、徐某某、方某、詹某某、郭某某骗至学校器材室、办公室和油印室等处,强迫上述7名被害女学生观看淫秽图片和录像,趁机摸弄、猥亵各被害人共计数十次;又以此方式,奸淫方某某、徐某、冯某某、徐某某、方某、詹某某共计数十次,并且拍摄该6名被害女学生的裸照或者被奸淫的照片、视频。(事实一)


    另据调查,邓某在学校当老师期间还有以下罪行:


    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邓某先后在广东省翁源县城宝源宾馆、龙胜宾馆、雅泰宾馆、幸福宾馆、华美宾馆开房给未成年人杨某某、林某某、张某某、李某某、黄某某(其中杨某某、张某某、刘某11岁、李某某12岁)住宿,并提供吃、玩等条件,多次组织、指使他们采取爬墙、踢门、撬门、撬锁等方式入室盗窃财物。2010年8月8日19时许,在邓某的组织、指使下,杨某某、林某某采取威吓的方式迫使黄某某(12岁)带杨某某到翁源县前进路东七巷10号自己家中,杨某某盗得黄某某爷爷房间抽屉里的现金200元及其四婶的金鹏牌手机一部(未估价)。后杨某某将现金和手机交给邓某。(事实二)


    邓某虽为人民教师,但是常常小偷小摸。2011年3月8日6时许,邓某驾摩托车来到邻近的临沭县某村,用毒药将村民王某的狗药死装袋上车欲偷走时,被听见动静的狗主人王某出门发现,邓某随即驾车夺路而逃,王某手持铁锨随后紧迫。因路况不熟,邓某驾车逃至一河道时车陷沙滩、被淹熄火,邓某无奈下车把鞋子、外裤都脱了欲徒步逃跑,但还是被健壮的王某追上。邓某拔刀相向、恐吓并欲刺王某令其让路,被王某用铁锨阻挡。万般无奈之下,邓某“实在没办法了”,便哀求王某放过他,并威胁若不放他日后必定上门报复,王某见状为避险只好作罢,邓某趁机逃跑。未跑多远,邓某路遇开农用车拉沙的村民刘某,撒谎说因女友家人反对他们恋爱并追打他才致狼狈不堪落荒而逃,求助获同意后、搭乘沙车逃离。(事实三)


    2011年9月19日,邓某被人举报后,在学校校长等人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供述了大部分猥亵女学生的事实。(事实四)


    问题:


    邓某的犯罪事实应如何认定?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邓某已构成强奸罪、猥亵儿童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敲诈勒索罪;邓某在实施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其行为触犯《刑法》,构成抢劫罪未遂,属于盗窃转化为抢劫。邓某投案后供述了猥亵幼女的主要罪行,其所犯猥亵儿童罪构成自首,可以从轻处罚,但其所犯强奸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不构成自首,依法不能从轻处罚。


    【法理分析】


    1.邓某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猥亵不满14周岁幼女,其行为又构成猥亵儿童罪,应依法予以并罚。邓某利用教师身份,在两年多时间里猥亵幼女7人,多达数十次,并将其中6人奸淫,又达数十次,还拍摄该6名幼女的裸照及被强奸的照片、视频,严重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情节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深远,社会危害极大,均应依法惩处。


    2.邓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其行为已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采取威胁的方法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又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依法予以并罚。邓某多次组织多名未成年人进行入户盗窃,情节严重,所犯敲诈勒索罪,数额巨大,均应依法惩处。


    3.邓某在实施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其行为触犯刑法,构成抢劫罪,属于盗窃转化为抢劫。邓某在实施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第4项的规定,对其该行为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邓某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属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


    4.邓某投案后供述了猥亵幼女的主要罪行,其所犯猥亵儿童罪构成自首,可以从轻处罚,但其所犯强奸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不构成自首,依法不能从轻处罚。



  • 第17题:

    邓某是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甲机构)的注册房地产经纪人,下列关于邓某与甲机构之间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邓某可以以甲机构的名义从事经纪活动
    B:邓某在执业活动中因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甲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C:在执业过程中委托人因过失给邓某造成损失,甲机构向委托人提出赔偿请求
    D:邓某可以直接向委托人收取佣金等服务费用,由甲机构出具发票
    E:邓某可以与甲机构协商其应得的报酬

    答案:A,B,C,E
    解析:

  • 第18题:

    黄某,男,邓某,女,两人有通奸关系。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时被邓某丈夫发现,引起邓某丈夫与黄某发生争吵并进而双方互相斗殴,黄某把邓某丈夫打致重伤。此事发生后,单位里的人议论纷纷,邓某觉得无脸见人,于是服毒自杀,因及时被发现并送医院抢救,经治疗一段时间后邓某夫妻均相继出院。另,黄某此前欠着邓某夫妇五仟元人民币。当人民检察院对黄某故意伤害一案提起公诉时,邓某夫妇也向人民法院提出以下民事赔偿请求: (1)邓某丈夫的医疗费、误工费 (2)邓某的医疗费、误工费 (3)精神损害赔偿 (4)黄某所欠的五仟元债务 问:邓某夫妇的以上诉讼请求,哪些是属于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哪些不是?为什么?


    正确答案: (1)邓某丈夫的医疗费、误工费属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因为这一费用是由被告人黄某的犯罪行为(故意伤害)直接造成的,而且被害人也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前提起,因此,此项请求属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经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
    (2)邓某的医疗费、误工费,(3)精神损害赔偿,(4)黄某所欠邓某夫妇的五仟元债务均不属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因为第(2)项请求,邓某的医疗费、误工费不是由黄某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而第(3)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属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根据法律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只包括物质损失。第(4)项请求,黄某所欠邓某夫妇的五仟元人民币,与本案黄某的犯罪行为无关。因此以上(2)、(3)、(4)项诉讼请求均不属附带民事赔偿范围。人民法院可以告知被害人,可以另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第19题:

    邓某酒后在街上持凶器随意殴打过往路人,并将周某殴打致重伤。对邓某应以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原告:邓某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邓某于1998年7月向某城郊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在该村的地界上修建了一层二间2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做经营饮食场地。同年8月,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责令邓某予以拆除。事后,邓某未拆除。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在无确定依据的情况下,认定违章建筑为邓的亲戚刘某所修,将有关处理决定下达刘某。1998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区城管中队带领民工十余人将邓某修建的两间平房强行拆除。在实施强行拆除时,又未通知邓某将屋内财产搬出,致使邓某部分合法财产受到损失。邓某于1998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地的区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某区城管中队的上述行为违法并赔偿经济损失9484元。 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正确答案:行政职权必须由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行政主体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没有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职权是非法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从而也不能作为适格被告,城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应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 第21题:

    2008年,邓某将其研究数年完成的一项发明创造申请国家专利,经审查邓某的发明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被授予了国家发明专利。在下列使用邓某专利的行为中,侵犯邓某专利权的行为是:()

    • A、邓某使用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后,甲未经邓某许可,将该产品出口到A国
    • B、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并销售了一批不知道是未经邓某许可而制造的专利产品。在得到邓某通知后,乙仍然继续销售其库存的该侵权产品,直到库存清空为止
    • C、丙厂在邓某申请专利前电制造了相同的产品,现在仍然在原规模内制造
    • D、某大学教授丁授课时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了该专利技术,并收取讲课费若干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邓某将《史记》加上注释后出版,贾某征得邓某同意将邓某的这一作品译成英文。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有(  )。
    A

    邓某对《史记》注释本享有著作权

    B

    贾某对《史记》注释本的英文译本享有著作权

    C

    出版社出版贾某的这一作品,须征得贾某与邓某的同意

    D

    贾某有权禁止他人将邓某的该作品再次译成英文

    E

    邓某有权禁止他人再次对《史记》作注释


    正确答案: D,A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邓某将《史记》加上注释后出版,贾某征得邓某同意将邓某的这一作品译成英文。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
    A

    邓某对《史记》注释本享有著作权

    B

    贾某对《史记》注释本的英文译本享有著作权

    C

    出版社出版贾某的这一作品,须征得贾某与邓某的同意

    D

    贾某有权禁止他人将邓某的该作品再次译成英文

    E

    邓某有权禁止他人再次对《史记》作注释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产生的新作品,如改编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作者享有。以出版等方式使用演绎作品时,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使用者应向演绎作者和原作者支付报酬,但若对原作品的使用方式符合合理使用的要件,则不必支付任何报酬。本题中,邓某和贾某分别创造了《史记》的注释版本和译本,分别享有其注释本和译本的著作权;但《史记》已进入公有领域,但他们没有权利禁止他人对《史记》进行再创造。

  • 第24题:

    问答题
    被告人邓某以雇工为名,将来寻找工作的外地女青年胡某带至家中后,对其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胡某不从.并立即要走,邓某即对其殴打,用暴力手段将胡某强奸。为防止胡某逃跑,邓某用铁锁链锁住胡某双脚,把胡某关在自己住处达半个多月。其间多次时胡某进行奸淫。  问:(1)邓某犯一罪还是数罪?  (2)对邓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