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
第1题:
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称为()。
A. 测验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观察法
第2题:
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对观察()和()进行推论而得来的。
A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B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C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D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第3题:
以下哪一种观察方式是心理诊断中的直接观察()
第4题:
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第5题:
实况记录法是通过观察者把直接观察到的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
第6题:
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的区别是()
第7题: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中,在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称之为()
第8题:
在人的行为过程中,需要具有源动力作用。但是只有当需要指向特定目标,并与某种客观事物建立起具体的心理联系时,才能由潜在状态转为激发状态,成为引发人们采取行动的内在力量。这种在需要与目标对象衔接基础上形成的、直接驱动行为的内在力量就是()。
第9题:
社会态度
社会交往
社会认知
社会认同
第10题: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结构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
第11题: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直觉反应,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态度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偏见态度在构成上包含了较多的情感成分
第12题:
通过国家强制力量来实施的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 .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们对某种理论、观点及事物坚信不疑的精神状态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关于社会学的正确表述包括()。
第15题:
()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并对其内在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其行为的意向性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第16题:
自我知觉是指对自己的心理与以下什么的知觉,人们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第17题:
“人言可畏”反映了道德调节中哪种手段在发挥作用()
第18题:
观察员直接观察被观察者的行为、活动,并记录下来,这种观察方法称为()。
第19题:
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称为()。
第20题:
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来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第21题:
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
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
第22题:
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
通过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通过道德舆论的褒扬和贬斥来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通过乡规民约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23题:
案例研究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
第24题:
测验法
调查法
实验法
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