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如“莫→暮”。()
第2题:
先秦汉语里的"莫"绝大多数都是无定代词,汉代以后,"莫"始用作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
第3题:
第4题:
“萬”字的本义是蝎子,借为千萬之“萬”。
第5题: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问”是。()
第6题:
下列各组字,都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第7题:
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
第8题:
根据字形分析,“莫”字的本义应该是()
第9题:
下列各句中的“莫”字,哪一个不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第10题:
第11题:
“莫——暮”是本有其字,“蚤——早”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莫——暮”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蚤——早”是本有其字
“莫——暮”是同音同义,只是形体不同,“蚤——早”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莫——暮”是本有其字,“蚤——早”是同音同义,只是形体不同
第12题:
其箕
莫暮
弟悌
益溢
第13题:
“群臣莫对”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第14题:
“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或”字的词性为()
A、选择连词
B、肯定性无定代词
C、否定性无定代词
D、副词
第15题:
“莫”和“暮”之间是()的关系。
第16题: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来判断,“本”是指事字,一横表示树木的根本之所在。()
第17题:
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第18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的“莫”是()。
第19题:
根据六书理论,“突”字的造字法是(),“窠”的造字法是()。
第20题:
“或谓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或”的词性是()
第21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第22题:
群臣莫对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第23题:
“莫一暮”是本有其字,“蚤一早”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莫一暮”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蚤一早”是本有其字
“莫一暮”是同音同义,只是形体不同,“蚤一早”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莫一暮”是本有其字,“蚤一早”是同音同义,只是形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