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对
宽对
正对
串对
反对
第1题:
第2题:
人动则血运于()人卧则血归于()
第3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此诗是()所作。
第4题: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第5题:
“萁豆之煎,空悲于铄釜”一语采用的是()。
第6题:
前赤壁赋》中主、客经过相互辩驳,最后归于()
第7题:
σ1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σ2则与之趋于正交
σ1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σ3则与之趋于正交
σ2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σ3则与之趋于正交
σ3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σ1则与之趋于正交
第8题:
典故
成语
释语
排比
第9题:
曹操
曹丕
曹植
曹冲
第10题: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烦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止
第11题:
曹丕
曹操
曹植
王粲
第12题:
第13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的诗句。
第14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出自于()的笔下。
第15题: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第16题:
“则鹬蚌之利,真归于渔人;而萁豆之煎,空悲于铄釜”,是对偶句的()。
第17题: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为什么作者“徘徊顾盼”却“悲不敢泣”?
第18题:
《管子·权修》载:“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下列现象与此段材料的思想实质基本一致的有() ①“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 ②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 ③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 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
第19题:
第20题:
大杓鹬
反嘴鹬
20鹮嘴鹬
翘嘴鹬
第21题: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第22题: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渔人甚异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23题:
怒而怨
泣而悲
喜而笑
愁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