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400
96
96
第1题:
答案:
第2题:
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平均分为82.4分!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率的发生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第7题:
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
第8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
第9题:
某中学为了解学生近视的患病情况,在6个年级56个班3000人中抽取600人进行视力检查,最合适的随机抽样方法是()。
第10题:
为了分析高三年级的8个班400名学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决定在8个班中每班随机抽取12份试卷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第11题:
8
400
96
96
第12题:
分层抽样
理论抽样
整群抽样
定额抽样
第13题:
A.分层抽样
B.单纯随机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第14题:
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
(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
(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略
第18题:
某校同一年级的A班和B班用同一试卷进行一次数学测验。经过盲态改卷后,公布成绩:A班的平均成绩为80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1分,请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可以称A班的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低于B班,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称A班的数学平均水平低于B班。
第19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发生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第20题: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第21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本研究设计中有助提高内部效度的措施是()。
第22题:
历史因素
选择因素
成熟因素
测量和测试手段
实验处理和程序
第23题:
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
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
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
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
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
第24题:
总体是50 学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是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容量是50
总体容量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