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第8题:
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抄袭了一道一分的题目。事后,老师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打分为:“100-1”。这位学生接到试卷后非常惭愧,立即找到老师,承认错误,要求老师将100分改回99。老师听后,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一个“99+1”,并对他说:“知错就改就行,以后要特别注意,这一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这段材料体现了教师的()
第9题:
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维护了教师权威
违背了教育规律
违反了幼儿园工作规定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不可行,张老师应立即规范班级学生行为
不可行,张老师可以按照以往经验来管理新班级
可行,了解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
可行,体现了张老师尊重同事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魏书生老师以()的形式对初中学段的语文知识作了归类。
第19题:
放学后,魏老师在整理玩具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的芭比娃娃不见了,她想起白天只有晨晨玩过,猜测可能是她拿走了。第二天,魏老师注意观察晨晨,果然发现她的小书包里有娃娃的头发掉了出来。 但是魏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将这件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了孩子们,之后又特意提问晨晨:“你觉得故事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晨晨说:“不对。”魏老师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晨晨说:“我会把娃娃放回玩具角。”后来,魏老师发现芭比娃娃果然又回到了玩具角。 问题: 请你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第20题:
阶段的特殊性
任务的特殊性
对象的特殊性
工具的特殊性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不可行,张老师应立即规范班级学生行为
不可行,张老师可以按照以往经验来管理新班级
可行,了解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
可行,体现了张老师尊重同事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