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服务攻击
口令攻击
平台漏洞
U盘工具
第1题:
A.拒绝服务攻击
B.口令攻击
C.平台漏洞
D.U盘工具
第2题:
Web网页通常采用()语言编写
第3题:
网页病毒(又称网页恶意代码)是利用网页来进行破坏的病毒,它是使用一些SCRIPT语言编写的恶意代码。攻击者通常利用()植入网页病毒。
第4题:
不属于黑客被动攻击的是()。
第5题:
下面关于HTML语言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网页通常采用()语言编写。
第7题:
关于网页中的恶意代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
网页是WWW的基本文档,它是用()编写的
第9题:
口令攻击
U盘工具
IE浏览器的漏洞
拒绝服务攻击
第10题:
缓冲区溢出
运行恶意软件
浏览恶意代码网页
打开病毒附件
第11题:
FrontPage
超链接
HTML
WWW
第12题:
C语言
HTML语言
BASIC语言
汉语
第13题:
关于网页中的恶意代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4题:
网页用()为基础来编写,它是能够实现超文本链接的基础语言。
第15题:
网页恶意代码通常利用()来实现植入并进行攻击。
第16题:
网页通常是用HTTP语言和C语言编写的
第17题:
网页病毒多是利用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漏洞,使用()技术来实现的。
第18题:
被黑客攻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是:运行恶意软件、浏览恶意代码网页、打开病毒附件。
第19题:
通常网页是由()语言编写的。
第20题:
()能用来描述隐含在网页代码指令中的恶意代码,该恶意代码可以修改IE首页、弹窗等。
第21题:
U盘工具
IE浏览器的漏洞
口令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
第22题:
主引导区病毒主引导区病毒
宏病毒
木马
脚本病毒
第23题:
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只能通过IE浏览器发挥作用
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可以修改系统注册表
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可以修改系统文件
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可以窃取用户的机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