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记叙文,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第3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 )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第4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最初说的是谁()。
第5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第6题:
近日“考古神童”郝笛被传得神乎其神,但经调查发现,这位“神童”只是幼年时对古钱币热爱,而今已近30岁,泯然众人矣。对于“考古神童”与“伤仲永”的宿命,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7题:
《游褒禅山记》
《元日》
《石钟山记》
《伤仲永》
第8题:
第9题:
学生的唇枪舌战,正好活跃了课堂气氛,维持课堂秩序,让学生继续讨论
立刻让学生停下讨论,批评脱离主题讨论的学生,然后帮学生总结出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适时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继续其他内容的讲解
将学生的争论引到课堂之外,课下请同学们写一篇以“‘方仲永泯然众人’原因”为主题的文章
第10题:
第11题:
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主观能动性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伤仲永》是谁的文章?()
第15题:
下列属于王安石的代表作有()。
第16题:
《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方仲永神童的故事。根据文章内容,方仲永后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17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谁提出的?( )
第18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五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二十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问题: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
第19题:
霍顿
洛克
华生
格赛尔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主观能动性
第23题:
方仲永
司马光
孔融
第24题:
遗传
环境
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