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学会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写评论性文章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论述我国现行《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结构。
略
第7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第8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必修课程目标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第9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第10题: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11题:
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12题: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写作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1)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哪些?(2)请简要论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总目标。
第19题:
以下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指导总建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0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这一能力和要求侧重达成课程目标的()。
第21题:
以下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第22题: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应用·提高
发现·创新
第23题: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第24题: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教师
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