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因素:
1)成因类型
2)煤岩组成
3)矿物质
4)风化
5)煤化程度
(2)腐植煤的发热量与煤化程度有很好的关系。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加,到肥煤、焦煤阶段,发热量达到最大,此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则呈下降趋势。
(3)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提高,其中氧元素含量匀速下降,碳元素含量则逐渐增加,氢元素含量变化不大,所以煤的发热量是增加的,到中等煤化程度的肥煤和焦煤达到最大值。此后煤中氧元素含量减少趋缓,而氢元素含量明显下降,碳元素含量明显增加,但它的发热量仅为氢元素的1/4左右,因此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影响气化炉操作温度的因素有()

    • A、煤的发热量
    • B、氧煤比
    • C、气化炉负荷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煤的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煤炭中发热量最大的是()煤。


    正确答案:无烟

  • 第4题:

    我国现行煤炭是按照()两种方式分类的

    • A、水分
    • B、发热量
    • C、煤化程度
    • D、工艺性能。

    正确答案:C,D

  • 第5题:

    问答题
    C、H、O三元素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化程度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加,从褐煤的60%左右一直增加到年老无烟煤的98%。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从低煤化度到中等煤化程度阶段,氢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在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氢元素的降低较为明显而且均匀,从年轻无烟煤的4%下降到年老无烟煤的2%左右。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的氧元素迅速下降,从褐煤的23%左右下降到中等变质程度肥煤的6%左右,此后氧含量下降速度趋缓,到无烟煤时大约只有2%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煤的润湿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煤的发热量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并分析发热量与煤化程度规律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般采用氧弹法测定煤的发热量,其原理是:
    称取1g左右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置入氧弹的燃烧皿中,向氧弹充入氧气,使氧弹中氧的初压力为2.6~3.0MPa,然后将氧弹放入充有定量水的内桶利用电流将煤样点燃。煤样燃烧后产生的热量通过氧弹传给内桶中的水,使水的温度升高。根据内桶水的温升和氧弹系统的热当量计算出煤在氧弹中燃烧后释放的热量。
    发热量与煤化程度规律的原因:
    从低煤化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其中的氧元素含量迅速下降,碳含量侧逐渐增加,氢元素含量变化不大,所以煤的发热量是增加的,到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和焦煤达到最高值,此后,煤中的氧含量的减小趋势,而氢含量则明显下降,碳含量虽然明显增加,但它的发热量仅为氢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使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影响煤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对煤的变质程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影响煤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和压力。
    温度是影响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存在一个煤变质的临界温度。转变为不同煤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大致为:褐煤:40~50℃,长焰煤:100℃,典型烟煤:200℃,无烟煤:350℃。时间是影响煤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煤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作用时间的长短。作用时间影响的重要性表现在:温度、压力相同,时间越长,变质程度越高;温度不同,短时间较高温度与长时间较低温度可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
    压力也是煤变质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压力作用下,煤主要变化是压紧、失水、孔隙率降低,并使煤岩组分沿垂直压力的方向呈定向排列。静压力使煤的芳香稠环平行层面呈有规则的排列;动压力使煤层产生破裂、滑动,低变质程度煤的芳香稠环层面的堆砌高度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煤的发热量随煤化度如何变化?

    正确答案: 煤的发热量随煤化度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从褐煤到焦煤,发热量随煤化度加深而增加,到焦煤达到最大值,其干燥无灰基恒容高位发热量达37.05MJ/kg。从焦煤到高变质无烟煤,发热量随煤化度加深而减少,但变化幅度较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线下降,然后又提高,刚开始的时候煤随煤化程度的提高是变的更加致密,但是氧的含量减少,密度下降,到后面官能团,侧链基较少形成了致密的芳香族结构,密度再次上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反应性?反应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的反应性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炭与不同气化介质(CO2、O2、H2O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煤炭反应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高,煤的反应性低。
    由于煤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气、固两相反应,所以反应速度和固体表面积有关。褐煤的较其他煤多,因此在相同温度下,其还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煤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褐煤导电与无烟煤导电的性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煤导电性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褐煤的电阻率较低,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电阻率增加,到长焰煤时达到最大,此后煤化程度加深,煤的电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到碳含量达到90%以上的无烟煤时,电阻率迅速下降。
    褐煤以离子导电为主,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煤的发热量是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煤化程度越高,煤的发热量越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煤中的水分与灰分,对煤的发热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煤中的水分和灰分都是有害的物质。单纯就煤的发热量来讲,每增加1%的水分或灰分,煤的发热量就会降低50-80kcal/kg。

  • 第15题:

    分别阐述煤的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并解释为什么工业上使用低位发热量?


    正确答案: 煤的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高位发热量:发热量中包含煤燃烧后所产生的水蒸气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 低位发热量:不包含水蒸气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
    现代大容量锅炉为防止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排烟温度一般均在120℃以上,烟气中的水蒸汽在常压下不会凝结,汽化潜热未被利用。因此,我国在锅炉有关的计算中采用低位发热量。

  • 第16题:

    煤的发热量降低,对输煤系统有何影响?为什么?


    正确答案:煤的发热量是评价动力用煤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锅炉负荷不变,当煤的发热量降低,则煤耗量增大,输煤系统的负担加重,入厂煤量增加,对卸车设备、煤场设备、输煤皮带、筛碎设备都有可能因煤量增加,而突破原设计能力。

  • 第17题:

    问答题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
    成因类型的影响:腐泥煤和腐植煤
    煤岩组成的影响: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矿物质的影响:矿物质分解吸热、矿物质不发热
    风化的影响:氧含量增加、灰分增加
    煤化程度的影响:元素组成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煤在氧弹中的燃烧与在大气中的燃烧有何区别?对煤的实际发热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煤在氧弹中的燃烧与在大气中的燃烧区别可分为条件区别和结果区别。
    条件区别:氧弹中燃烧是在高压纯氧恒容条件下,大气中燃烧是在低压空气恒压条件下;
    结果区别:
    1.氮的反应及产物差异
    2.硫的反应及产物差异
    3.吸附水及氢燃烧生成水的影响
    4.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的区别;弹筒发热量大于实际发热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相对真密度最低,约为1.30g/cm3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1.90g/cm3左右。
    原因:煤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年轻褐煤分子结构上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在空间上形成较大的空隙,难以形成致密的结构,所以密度较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呈减少趋势,同时分子上的氧元素也迅速的减少,虽然侧链和官能团的减少有利于密度的提高,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碳大,氧的减少造成密度下降占优势,总体上使媒的真相对密度有所下降。到无烟煤阶段后,煤分子结构上的侧链和官能团迅速的减少,使媒的分子结构缩聚成为非常致密的芳香结构,从而煤的真相对密度也随之迅速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炭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因素:
    1.成因类型的影响
    2.煤化程度的影响
    3.煤岩组成的影响
    4.矿物质的影响
    5.风化的影响
    变化: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加。刀肥煤,焦煤阶段,发热量达到最大,可达37KJ/g,其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则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煤的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80%(长焰煤、气煤)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加。
    硬度变化规律的原因:由于褐煤富含腐植酸和沥青质,这些成分的塑性高硬度小,因此褐煤的显微硬度低,随着煤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腐植酸的含量迅速的下降,导致煤的显微硬度上升,在碳含量78%左右的烟煤阶段达到极大值。碳含量大于78%的烟煤阶段,其硬度变化与O/C和C的关系相似。随着氧原子及氧桥的减少,煤分子间结合力降低同时侧链缩短,使分子的交联力减弱,反应在硬度上就是自不粘煤转为粘结性酶的硬度的渐次降低,在碳含量在87%达到最低点。此后,煤分子结构的缩合程度迅速的增大,煤结构趋于致密化,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力远大于分子间力,煤的硬度也随之急剧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由有机质热解形成并呈气态析出的化合物即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挥发分或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煤炭中发热量最大的是()煤。

    正确答案: 无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