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曲线因坡段转折处是凸形或凹形的不同而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
为转折角,其大小等于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
值为正,变坡点在曲线上方;ω为负,变坡点在曲线下方
凸形竖曲线设置的目的在于缓和纵坡转折线,保证汽车的行驶视距
第1题:
第2题:
道路中线的平面线形由()组成。
第3题:
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第4题:
道路的平面线形主要包括()
第5题:
道路竖曲线有凹形和凸形,()是其测设要素。①切线长T②坡度i③曲线长L④外距E⑤半径R
第6题:
简述在道路纵断面上设置竖曲线的目的。
第7题:
关于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正确的有()。
第8题:
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竖曲线长度应达到竖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竖曲线半径应达到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规定
第9题:
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可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避免在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可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
在凹形竖曲线底部可设置反向曲线的变曲点
第10题:
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竖曲线设计宜采用长的竖曲线和长直线坡段的组合。有条件时宜采用大于或等于视觉所需要的竖曲线半径值
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当条件受限制时,宜采用大于或接近于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
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竖曲线最小半径的“极限值”
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直线坡段小于3s行程时,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第11题: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纵坡线和竖曲线
直线和平曲线
直线和竖曲线
第12题:
直线形
抛物线形
凸形
螺旋线形
第13题:
通过道口的道路平面线形应为()。
第14题:
同一等级道路的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小于凸形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第15题:
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
第16题:
下列关于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叙述不正确的时()
第17题:
在纵断面上进行竖曲线设计时,理解正确的是()
第18题:
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第19题:
道路纵断面设计,出现转坡时()。
第20题:
凸形竖曲线半径应比凹形竖曲线半径小
凸形竖曲线半径应比凹形竖曲线半径大
凸形竖曲线半径与凹形竖曲线半径应相同
凹形竖曲线半径应比凸形竖曲线半径大
第21题:
“平”包“竖”是理想的组合
“竖”包“平”是理想的组合
应避免在凹型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应避免在凸型竖曲线顶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第22题:
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竖曲线指标是相同的
凸形和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的指标是不同的
竖曲线的切线长是水平长度
第23题:
半径小的圆曲线曲中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应避免在长下坡路段、长直线路段或大半径圆曲线路段的末端接小半径圆曲线的组合
长直线不宜与坡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