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A.只对声音很大的几路进行混音,以免声音嘈杂
B.可以控制声音不发送到某路终端
C.可以控制不处理从某路终端接收的声音
D.把所有会场声音都混合
第2题:
第3题:
对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第4题:
在一个大型鸡尾酒会中,觥筹交错,人声嘈杂,很多人在互相交谈。但是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能集中在特定的会谈中,而不受其他对话的影响。例如,他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名字与熟人的声音或者自己关心的事情,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另一份比较正式的观测材料是关于空港调度员所遇到的困难的,他们要同时导引几架飞机的起飞或降落,因此必须频繁地与几位飞行员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这无疑是一件辛苦而紧张的任务。以上两种现象都涉及一个心理学现象,即注意与注意转移。 问题:请概述注意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并说明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第5题:
中度听力损失患者的特点是()。
第6题:
Willis误听是指()。
第7题:
下述有关声音速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第8题:
MCU的混音策略:()
第9题:
下述有关声音速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第10题:
自己认为不需要选配助听器,少数是使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所听到的言语声而放弃选配;
可以听懂大声谈话,但在集体谈话或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困难;
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声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
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其他人交流了,多需要唇读的帮助;
是否使用助听器取决于个人工作、生活对听力的依赖程度。
第11题:
第12题:
声音是固定不变的
声音只有一个
没有第二种声音
我们有两种声音
第13题:
第14题:
救生员应在一片嘈杂声中能及时分辨出一些()的声音,追踪寻源
第15题: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中,鸡尾酒会效应是指()
第16题:
轻度听力损失患者的特点是()。
第17题:
电话基本礼貌:()
第18题:
在噪声很大的场合,人们照样可以听清楚其中某个人讲话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
第19题: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课室上存在多种刺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如当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知觉的背景。 问题: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知觉的哪种特性,并阐述影响这种特性的因素。
第20题:
商场里,顾客发出的声音往往比较喧闹嘈杂,这时可以利用音响系统来盖过嘈杂的声音,从而使商场声音环境得到调节,这是对人耳()的利用。
第21题:
双耳效应
混响
掩蔽效应
回声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声音的速度与频率无关
声音的速度在气温高时变快
声音的波长乘以频率就是声音的速度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