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充真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严禁棉花经营者在棉花经营活动中()。
第4题:
什么是以假充真的行为?
第5题:
某市一家食品厂生产一种“芳香”牌面包,口感很好,销路很旺,其包装上注明是用“精一级面粉”作主要原料。为节约成本,该厂在打出名气以后,用粗面粉代替“精一级面粉”制作面包,再加入一定量增白剂,但仍然使用原来的“芳香”牌面包的包装及标识进行销售,用粗面粉制作的面包符合卫生标准,每个面包的售价仅为“精一级面粉”为原料的面包价格的1/3,且市场销售状况良好。对该食品厂的上述作法定性正确的是:()
第6题:
棉花经营者在棉花经营活动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没收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棉花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货值金额2倍以上()罚款;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7题:
不准销售的七类产品是失效、变质、伪造、冒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产品。
第8题:
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冒充合格产品。
第9题:
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以假充真的产品的()应当予以没收。
第10题:
掺假、掺杂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掺假、掺杂,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11题:
第12题:
掺杂、掺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13题:
第14题:
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15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伪劣产品包括()的产品。
第16题:
什么是以假充真?
第17题:
依据《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
第18题:
下列属于出质人恶意行为的有()。
第19题: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照()、()对粮食加工过程中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20题:
生产者不得生产()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短斤少两
以假充真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以次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