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为分析师正在进行自伤行为的功能分析,行为分析师教授两位研究生在教室情境下收集数据,一位研究生担任主要的数据收集者,另一位学生来收集IOA,这位行为分析师()
第1题:
场面监视雷达的记录回放系统可以回放()。
第2题:
某硕士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将实验数据故意藏匿,在毕业后转考其他单位博士研究生再将数据进行整理发表。
第3题:
校长请学校的行为分析师为自己提供督导,这位行为分析师受聘于学校,主要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学质量监督。行为分析师拒绝了校长的邀请,因为这样做会陷入角色冲突。行为分析师的做法是否恰当?()
第4题:
一位新入职的行为分析师发现他所工作的学校尽管宣称提供的是行为分析服务,但是不重视数据,甚至还有很多老师捏造学生的教学数据,这位行为分析师最适当的做法是什么?()
第5题:
一位行为分析师主要从事焦点行为干预,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终结服务关系?()
第6题:
行为分析师Mike遭到了家长的投诉,因为Mike没有出具儿童的月度数据追踪表和图给家长,家长以此质问Mike所在的学校,要求必须提供数据记录。Mike觉得很委屈,并向家长说明由于行为分析师承担了大量的个案,不仅是自己,同事们也都不会为所有孩子制作月度数据追踪表和图。Mike的回应()
第7题:
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客户或者客户的代理人必须要理解()
第8题:
行为分析师在家居环境下进行研究,在收集收据时()
第9题:
检测记录要注意的事项有:()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可以。因为同一个导师指导的,且没有明显数据区别,可以合并作为一次实验结果
不可以。两批数据是不同环境、不同人做出来的,不能合并作为一次实验结果
如果研究生B及导师同意,就可以合并
第12题:
不符合学术规范,他应该认真总结两批数据差异的原因,再考虑两批数据的准确性
国际刊物上已经发表的数据肯定可信,他可以这样挑选数据
为了增加数据量,应该将两批实验数据当着一批数据来处理,放在论文中
第13题:
某研究生A面临毕业,可是实验数据尚未完成,此时有另一博士生做相近实验,愿意以一定金额报酬将数据给研究生A,这种行为是否可行?()
第14题:
对数据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第15题:
一位家长在等候区遇到行为分析师,过去他们并不相识,只是今天在医院就诊等候区遇到了。家长向行为分析师反馈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表现出了严重的自伤行为,这位家长过去没有行为分析的学习历史,学历背景和从业经验也没有和教育或行为分析相关的履历。行为分析师花了15分钟时间向家长介绍了一些FBA的评量方法并请家长先尝试在家长做一下,并记录数据,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第16题:
一位行为分析师正在攻读应用行为分析的博士,在课余她也承担了一些付费的行为分析服务工作以积攒学费和生活费。由于这名行为分析师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家长将这名行为分析师主推介给了许多有需求的家长,现在这么行为分析师应该怎么做?()
第17题:
一位孤独症儿童家长被家长全体奉为救世主,救世主经常接到家长们的电话咨询。有一次救世主在电话中推荐另一位家长给孩子安排每日3小时的一对一个训才有效,这位救世主没有见过孩子,只是在电话中听妈妈介绍了孩子的情况以及目前的安置方式,妈妈听到后很着急,质疑行为分析师目前对孩子的教学安置方式。行为分析师发现这位救世主也在经营行为分析服务的生意,目前正在推广一对一的高密度服务计划,并且收费惊人。()
第18题:
一位家长聘请了行为分析师入校为自己的孩子解决学业逃避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联系行为分析师,希望行为分析师提供这名学生的学业逃避行为的数据和干预计划。行为分析师应该怎么做?()
第19题:
以下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第20题:
关于网站分析师的分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21题:
研究生在离校时,为方便今后的研究工作,经()许可可以复印记录实验设计、操作过程、研究内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记载本、其它记录资料以及相关材料,但要签定复印与使用的有关协议,保证不能泄露。
第22题:
可以。因为数据是真实的,只要双方愿意
不可以。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
无所谓,只要当事人愿意就可以
第23题:
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为和目标,可以记录下来加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灵魂
数据就是信息,数据是客观规律的记录
数据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反映,是一组表示数量、行为和目标,可以记录下来加以鉴别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