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完《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中"而"字的用法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而"字的同类用法,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
第4题:
荀子以()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第5题:
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第6题:
《()》的文章标志着先秦说理文的成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是出自于该书的名句。
第7题:
下列句子中,介词“于”为介绍比较对象用法的是()
第8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9题:
《赋篇》
《修身篇》
《劝学篇》
第10题: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第12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第13题:
第14题:
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15题:
()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第16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论语》中的名句。
第17题:
“华而不实”中的“而”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
第18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一句中,省略的成份是()
第19题:
第20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季氏富于周公。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第23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