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课内学习计划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课文分单元编排,单元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重点各有不同。对该“阅读鉴赏”部分的实施建议不恰当的是()。
第1题:
、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 )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某单元是关于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教师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篇目,下列文章适合学生阅读的一项是()。
第5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给出了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文章,设计的问题是:“联系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想一想,马克思是否实现了当年的职业理想?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与同学交流一下。”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6题:
合作学习形式是()
第7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每册书课内学习计划都包含“梳理探究”部分,并且每册有3个专题,其涉及面广泛,有的侧重对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对该“梳理探究”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第8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必修课程目标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第9题:
口语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进一步提高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第10题:
第11题:
《寡人之于国也》
《荆轲刺秦王》
《烛之武退秦师》
《晋灵公不君》
第12题:
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
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
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
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感觉和鉴赏”部分的要求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觉其()魅力,发展()。
第16题: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使用计划”包含了开放教育各专业统设必修课程的学习资源种类及相关信息。
第17题:
必修课程包含哪两个系列的目标?()
第18题:
以下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关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9题:
在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读本上的选自《左传》的《重耳之亡》,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校图书馆、家庭藏书、网络……)获得的关于春秋五霸的文言传记文,在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粗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这些春秋霸主或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先形成文字,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两名优秀代表,在课堂上脱稿交流.再将交流资料汇编成册,供全班同学课下阅读。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的教学拓展设计,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0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第21题:
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
以“名著导读”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
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
课内学习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
第22题:
为了应试争取复习时间,利用两周集中完成整本书“阅读鉴赏”部分的学习
在学习单元课文内容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
根据该部分内容,认真完成全部课文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反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23题: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阅读与鉴赏、应用与拓展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际
感受与鉴赏、表达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