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老师在上《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欣赏》一课的时候,准备充分,讲解精到,声情并茂,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在交流与互动的环节,老师出示米勒的作品《晚钟》,提问说:“请问这幅画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你从这幅画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一片沉寂,不知从何答起……问题:请分析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谈谈如何改进。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案例:张老师在上《中国画鉴赏方法》一课时,将教材中的十几幅美术作品的作者与内容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时间非常紧张,张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是学生觉得并没有学会欣赏中国画的方法。课中,张老师在读其中一幅画的题诗时读错了一个字,有一位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张老师解释:“古代绘画中的题款很难辨认,错一个字很正常。(1)从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张老师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2)张老师对读错字的解释合适吗?请作出判断并说出你的建议。
第10题:
王铁成老师在上《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时,将教材中的十多幅美术作品的作者与内容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时间非常紧张,王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是学生觉得并没有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的表达方法。在讲解完这些作品之后,下课铃声也响起了。请从教学目标、时间安排与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阿细跳月》教学片段 老师:“刚才我们聆听了音乐,现在咱们一起加入欢乐的人群,去感受彝家儿女的热情吧”再次感受完音乐后,老师请学生哼唱音乐主题,然后教唱主题。 老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音乐是5/4拍?5/4拍为混合拍子,是3/4拍加上2/4拍,强弱关系为:强弱弱次强弱弱。”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强弱关系以示强调,担心同学们没有掌握,又带着学生们齐声朗读了三遍,才放心的进行下一个分句教唱环节。 请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或教学设计原则相关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改进意见。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