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法是()。A、合理情绪疗法B、放松训练C、自我管理程序D、阳性强化法

题目

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法是()。

  • A、合理情绪疗法
  • B、放松训练
  • C、自我管理程序
  • D、阳性强化法

相似考题
更多“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相关问题
  • 第1题: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所说“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含义可理解为( )。

    A.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即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

    B.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即求助者求咨询师帮助他

    C.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

    D.帮助求助者解决求助者所有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行为问题


    正确答案:AC

  • 第2题:

    若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评论和干涉,则他可能认为( )。

    A. 求助者有内在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
    B. 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这种能力很有限
    C. 求助者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需要帮助
    D. 求助者天生具有消极堕落的自然倾向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人本主义
    咨询师对人的看法即人性观一般有以下几种:1)咨询师深信求助者有内在的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而他会很尊重求助者个人的决定和意向,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2)咨询师虽相信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认为能力有限,需要包括咨询师在内的外界帮助,因而,他虽尊重求助者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和提醒;3)咨询师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4)咨询师不那么相信人有内在潜力,有的则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始、野蛮、罪恶的倾向,有某种劣根性,有原罪,趋向于自我毁灭,等等。咨询师的人性观,会影响咨询师在咨询中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他对咨询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而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又会影响他的人性观。

  • 第3题:

    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包括(  )。

    A.绝对要求
    B.非此即彼
    C.以偏概全
    D.糟糕至极

    答案:C,D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该求助认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也就对不起父母,这种信念既有以偏概全,又有糟糕至极的特点。

  • 第4题:

    合理情绪想像技术的具体步骤是()。
    A.使求助者在想像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的情境之中
    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正确的认识,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C.停止想像,让求助者讲述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D.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及时给予强化


    答案:A,B,C,D
    解析:

  •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前,求助者在睡眠中朦胧感到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袭扰着全身,他下意识地抚摸自己的生殖器,进行了自慰,短暂的快感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此后又出现几次,每次他都非常后悔,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后来他还听人说自慰会损耗精气,损害性功能,引起不孕症。近两个月来他经常感到体力下降,头昏、气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逐渐出现不安、恐惧,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没有问题,他仍不放心,内心痛苦。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例初步诊断是什么?理由是什么?(25分)

    2、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25分)

    3、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按照ABC理论,分析一下该求助者的A、B、C各是什么?(25分)

    4、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修通阶段可以使用的两种技术是什么?(25分)

    1.本案例初步诊断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理由是该求助者对身体过分关注,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医院的检查不能动摇他对疾病的恐惧,求助者体验到了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因此可能是疑病性神经症。但是,根据许又新的标准,该求助者的病程两个多月评为1分,精神痛苦程度评为2分,社会功能中度受损评为2分,总分等于5分,不能确诊为神经症,因此,初步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2.(1)商定咨询目标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在商定咨询目标时既要考虑到求助者的问题和需要,又要参考合适的咨询理论。既要有具体的小目标,又要有立足予发展和完善的大目标。心理咨询的近期目标是帮助求助者消除眼前暂时的痛苦、烦恼。所谓咨询目标中的大目标即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2)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咨询目标是改善其焦虑情绪,逐步减少其强迫行为的次数,直到强迫行为消失。本案例恰当的远期咨询目标是促进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受自我的不完美,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和自我成长。

    3.(1)ABC理论又称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

    (2)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按照ABC理论,该求助者的诱发性事件A是自慰,不合理信念B是认为自慰导致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结果C是体力下降,头昏、气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不安、恐惧。

    4.修通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阶段。所谓修通,就是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修通阶段常用的方法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辩论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这种辩论的方法是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改变他们的这些信念。基本思路是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在推论过程中会因不合理信念而出现谬论,求助者必然要进行修改,经过多次修改,求助者持有的将是合理的信念,而合理的信念不使人产生负性情绪,求助者将摆脱情绪困扰。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传播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①使求助者想象进入到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

    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③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所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3)家庭作业。它实际上是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次咨询性辩论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RET自助表(RET 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ational Self-Analysis,简称RSA)。

    答案:
    解析:

  • 第6题: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具体步骤是()。

    • 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的情境之中
    • 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正确的认识,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 C、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 D、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及时地给予强化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贝克和雷米提出的深层错误观念是指( )。

    • A、求助者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错误观念
    • B、具体的事件和行为
    • C、很容易通过具体情境加以检验的观念
    • D、求助者故意隐藏起来的错误观念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下列哪项属于日、美、欧洲各国都具备的企业文化特征?()

    • A、以“和”为贵
    • B、多数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基本改变了“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
    • C、个人英雄主义
    • D、注重理性分析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公共政策学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性是指()。

    • A、公共政策学以理性原则为基础建立各种理性模型
    • B、公共政策学承认各种非理性因素
    • C、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 D、公共政策学也建立各种超理性模型
    • E、公共政策学把超理性分析和非理性分析与理性分析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A,C,D,E

  • 第10题:

    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法是()。

    • A、合理情绪疗法
    • B、放松训练
    • C、自我管理程序
    • D、阳性强化法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多选题
    心理咨询过程应该(),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A

    帮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B

    帮助求助者学会评估自己的思维观念是否合理

    C

    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自己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

    D

    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其实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婚恋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
    A

    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B

    在婚恋心理咨询中,首先判断感情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再开展工作

    C

    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帮助他们分析、梳理心理因素

    D

    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正确答案: C,A
    解析: 对婚恋问题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②在婚恋心理咨询中,首先判断感情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再开展工作;③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帮助他们分析、梳理心理因素;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 第13题:

    若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评论和干涉,则他可能认为( )。

    (A)求助者有内在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

    (B)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这种能力很有限

    (C)求助者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需要帮助

    (D)求助者天生具有消极堕落的自然倾向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以下是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的两个学生甲和乙,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时的一段谈话。甲:我曾经学习过认知行为疗法,但有些问题不是很明白,我怎么理解这个方法的基本理论呢?乙: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的关系。第二,求助者的心理痛苦的原因是认知发生了机能障碍。第三,强调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第四,这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长期和启发引导性的咨询。甲:是的,我感觉应该在咨询中首先帮助求助者认识其行为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观念,但我对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还理解得不深刻。乙:所谓提问,就是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引出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被忽略了的问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这两个技术的关键是引导求助者时谈话内容要给予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空洞的理论讨论。甲: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是分层次的,表层的错误观念比较好解决,通过提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就可以解决,可深层错误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乙:是的,矫正核心错误观念的技术是语义分析技术,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甲:是的,在改变认知中,咨询师应该强调自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求助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实际上这也是治疗过程的延续。乙: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要特别注意理解原理,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和规则,由此引出了认知歪曲的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人化,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等。甲:是的,我理解改变情绪与行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不正确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学习新的内部对话,去中心化,认知改变的评估,通过这些技术,最终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乙:对,除此之外,还有雷米的理论,实际上雷米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但雷米更强调自我概念,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他提出治疗的目的是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矫正。甲:我知道还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因此应该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其中灾变祛除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将咨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观察、开始新的内部对话和学习新技能。乙:是的,掌握认知行为技术对咱们俩来说非常重要,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求助者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对抑郁、恐惧等神经症也有明显效果,但它不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因此咱们还要尽快掌握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甲:对,说到底还是要多进行咨询实践。

    甲关于家庭作业理解正确的包括()。多选
    A:咨询师应该布置家庭作业
    B:求助者在咨询师帮助之下完成
    C: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新观念
    D: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独自完成

    答案:A,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认知行为疗法概念的掌握情况。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掌握情况。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确定问题时,咨询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求助者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求助者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这些问题和事实通常是求助者所忽略的。因此,咨询师应引导求助者对它们进行体验和反省(选项D正确)。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问、自我审查,以及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来实现。所谓提问,就是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这些问题指导着谈话方向,并引出许多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却忽略了的问题(选项B错误)。而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咨询师在提问及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时,应特别注意使谈话的内容基于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探讨。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掌握情况。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的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这种解释所包含的就是表层错误观念。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的常用方法有:建议、演示和模仿。(1)建议。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通过这项活动,求助者可以检验自己原来的解释是否正确。(2)演示。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象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这种情境应根据求助者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解释来设定。(3)模仿。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选项C的提问,就是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这些问题指导着谈话方向,并引出许多求助者以前经历过但却忽略了的问题。提问属于确定问题的方法,故选项C是错误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语义分析技术概念的掌握情况。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纠正核心错误观念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进行纠正。而这些技术的运用均离不开对句子的语义分析。在认知治疗中,语义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揭示并纠正深层错误观念的方法,它主要是针对求助者错误的自我概念展开,这些自我概念常常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个“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例如“我是一个笨蛋”或“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语义分析(作为主语的“我”应包括与“我”有关的各种客体,如我的头发、我的身体或与“我”有关的各种行为,如我说话、我走路。而动词“是”后面的表语则描述的是主语的整体性质),就可以发现这些句子没有什么逻辑意义(实际意义)。而咨询师通过语义分析,并对原有的句式结构进行转换,就可以引导求助者把其深层的错误观念转变成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句子,使他学会把“我”分解为一些特定的事件和行为,并在一定的社会参照下评价它们。通过这一客观化的过程,求助者就有可能学会依据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能够采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使他认识到他只是在某些特定行为上有一些问题,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则可能与常人是一样的,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在本案例中,乙说:“最为关键的是改变求助者原有的‘主一谓一表’句式结构”,即改变求助者原有的句式结构。故选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认知行为疗法的掌握情况。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后一步是巩固新观念,为此,咨询师以布置家庭作业或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式给求助者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选项A和C正确)。家庭作业是为每个求助者的具体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并来自合作性的治疗关系;阅读介绍认知疗法的书籍可以作为对治疗的一种补充,并且因其教育目的而对治疗过程可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家庭作业通常是作为一个实验布置给求助者的,以提高他们的开放性,使他们更愿意去完成作业。认知治疗尤其强调的是自助作业(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它是每次治疗中所探讨问题的延续。这就使求助者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学习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情绪行为反应。只有当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时,咨询才算达到目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掌握情况。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共同感受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此外,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而选项A的通情达理,又称共情、投情、神人、同感心、同理心、设身处地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选项D的极端思维属于认知曲解,是指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认知曲解的掌握情况。认知曲解是指求助者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而对事实进行了取舍。贝克认为常见的认知曲解(由认知歪曲而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主要有:(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求助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2)任意推断(主观臆测),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3)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4)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6)个性化,求助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色彩。(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9)“应该”倾向,指求助者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10)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了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其实,这是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行为失误混同起来了,而“人不等于人的错误”。(11)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注意:第6点的个性化的英文为personalization,也可翻译成个人化,故ABCD均正确。本题的参考答案为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贝克提出的认知治疗技术的掌握情况。贝克(1985)提出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有:(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因此,选项AB是正确的,而选项D的学习新的内部对话是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第二阶段,是指求助者通过治疗学会改变他的内部对话,将新的内部对话作为新行为的向导。反过来,这一过程也会影响求助者的认知结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顺序的掌握情况。雷米提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人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掌握情况。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中,认知重建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

  • 第15题:

    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特征是(  )。

    A.糟糕至极
    B.绝对化要求
    C.以偏概全
    D.反黄金规则

    答案:C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求助者因为喝酒应酬而讨厌自己的工作,这是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认知。

  • 第16题:

    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是(  )。

    A.过分概括化
    B.糟糕至极
    C.绝对化要求
    D.追求完美

    答案:C
    解析:
    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主要体现在“应该”二字,他认为别人不“应该”与自己计较说话的态度和方式,“应该”以科研为重。

  • 第17题: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而确立的高潮,叫()。

    • A、情节高潮
    • B、思维高潮
    • C、情感高潮
    • D、逻辑高潮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心理咨询过程应该(),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 A、帮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 B、帮助求助者学会评估自己的思维观念是否合理
    • C、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自己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
    • D、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其实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的具体步骤包括()。

    • 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的情境
    • B、提高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强化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动力
    • C、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 D、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学到了哪些观念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最大特点是以思想、观念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不良情绪的目的,从而达到产生更积极的行为的目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心理咨询过程应该(),才能帮助人们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的观念。

    • A、帮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 B、让求助者学会评估自己的思维观念是否合理
    • C、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自身认识
    • D、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其实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单选题
    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法是()。
    A

    合理情绪疗法

    B

    放松训练

    C

    自我管理程序

    D

    阳性强化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和判断而确立的高潮,叫()。
    A

    情节高潮

    B

    思维高潮

    C

    情感高潮

    D

    逻辑高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属于日、美、欧洲各国都具备的企业文化特征?()
    A

    以“和”为贵

    B

    多数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基本改变了“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

    C

    个人英雄主义

    D

    注重理性分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