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说你的看法?
第1题:
参考答案:自小受儒家文化熏陶,长大自比圣人,每做一事定克己奉公。爱国如是。我朝六十余载,前后几代人均是幼时受爱国教育,需知国家太平,来之不易。日后势必为国家栋梁,社会楷模。长大之后,再教育,何用?自顾自足,只图自家温饱,完全失去民族及国家荣誉感,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便以为和自己毫无干系,也不知道没国无家的道理。何用!
第2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教育功能的正确体现。()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社会上出现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类口号,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幼教工作者应如何对此观念做出正确的回应?
第7题:
如今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却忘记了对孩子做人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导致一些孩子在道德上落后于别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这说明()
第8题:
谈谈你对孩子赢在起跑线这句话的理解。
第9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说你有什么看法?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加强各种“特长”训练
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下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让孩子弥补父母人生道路上的遗憾
第13题:
有人说鲁迅是英雄,说说你的看法?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便想方设法在家里苦教孩子本领,通过机械记忆去完成许多的“提前作业”,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第18题:
以下关于家长对孩子及其教育的认知,正确的一项是()。
第19题:
一切“从娃娃抓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幼儿园迎合家长期望,将计算机、英语、环保等都纳入课程;一些幼儿园为了“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在大班课程中增加了读写算等内容。 结合案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第20题:
有人认为,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有人认为,人生后面的路也很重要。对此你怎么看?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