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是要管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导向和实践要求
第1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第2题: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论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以上这段表述所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第3题:
()不是天生的,而是现实社会在人头脑中的反应,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态度和整个行为中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
第4题: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主要是针对()。
第5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该论断说明()
第6题:
应用性
现实性
实用性
针对性
实践性
第7题:
第8题:
实践的品质
与时俱进的品质
批判的品质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城市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与社会()高度关联的、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动中的地点。
第11题:
《思维的乐趣》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第12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理解说明题)
第13题:
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第14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第15题:
对
错
第16题:
第17题:
准确把握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国情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变了
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