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根本看法,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
第1题: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A对
B错
第2题:
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观察、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第3题:
客体我一般指(),即主体对现实的我的看法和态度。
第4题: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第5题:
关于人生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
第6题:
下列对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
第7题:
以下关于人生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会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社会制度下,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所具备的文化素养的不同,人们对人生价值也会有着不同的看法
人生价值与人生观紧密相连
人生价值是指主体人的主观目的、需要和才能在与客体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性质和积极含义
第11题:
价值的哲学意义是一个关系性的范畴;
价值总是包含着客体与主体需要的某种肯定意义;
价值不能考察人生价值;
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是形成价值关系的前提
第12题:
主体与客体价值关系
主体与主体价值关系
客体与客体价值关系
人与物质的关系
第13题:
对心理发展活动性内容的表述包括()。
第14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第15题:
人生价值观以人生活动中的()为反映对象。
第16题:
()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
第17题: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第18题:
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第19题:
()是指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根本看法,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
第20题: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第21题:
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
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不同
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
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意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