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现的危机,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国际影响。
第1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这种趋势无疑也带来了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跨国公司对当地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利用可谓非常充分。这就使得一个中国公民可能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或者法国等诸如此类的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深厚的感情。于是在这样的一些人中有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有的人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特别是有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等。
请问:(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过时了吗?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第2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
第4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强军不仅要维护国家的()完整,还要为国家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
第5题:
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渐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表明()
第6题:
2011年8月5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使世界各国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全球股市暴跌。这说明()
第7题:
2008年7月,国际油价近150美元一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其后油价一路下跌,到2009年2月,国际油价已跌至34美元一桶,这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②经济全球化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④各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第8题:
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由里到外逐渐减弱,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提示的经济学道理是()
第9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是()。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A、是
B、否
第14题:
第15题:
()是指贸易全球化、全球生产重组以及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所引发的各种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衍生与传播。
第16题:
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揭示的经济学道理是()
第17题:
丢一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小。“涟漪效应”表明()
第18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不少原本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点缀,未来经济全球化将更加突出“共同治理”的理念。这一变化()
第19题: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国民经济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上述材料表明了() ①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③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第20题:
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揭示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第21题: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爆发金融危机,往往会通过()途径传染到与之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国家或地区。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资本流动
市场预期
金融市场价格联动
国际游资
实体经济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