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在籍谓之匠”,主要强调工匠是有专门户籍和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员()
第1题:
简述什么是匠籍制度?
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明朝沿袭,清朝时期废除。为古代一种颇有特色的制度,规定凡是有手业的工商业者必须世代为官府服役,或者定期服役,不得转业。这样,有技术的手工业者就失去了从事其他职业乃至迁徙的自由,对政府除以一种人身隶属的依附关系,无偿的在所属的部门工作。他们不得做官,不得与贵族市民通婚,受到种种限制,社会地位低下,到了传统社会后期,这种关系下松弛,政府允许他们可以银代役。后来改为雇佣的方式,政府按照市场价格给劳动力报酬。
第2题:
所谓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工作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承担的()
第3题:
所谓专门人才,是从()角度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特征进行的界定。
第4题:
专业技术人员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从事领域不同、层次不一的专门某一项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的人员。
第5题:
秦朝开始推行“户籍相伍”制度,形成了大量户籍档案,还有各种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官吏名籍和官籍,以及市民的市籍等。
第6题:
匠籍
第7题:
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 ①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 ②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 ③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 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
第8题: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其职业是有一定的()并有()的人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才能
能力
学科
个性
第13题:
不同的“工匠精神”有同样的职业领域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
第14题: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有什么具体价值?()
第15题:
在传统的职业生涯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主体,而现在易变性职业生涯观念认为,组织要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负主要责任。
第16题:
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必须是来自生产一线、从事本职业(工种)5年以上的秉承工匠精神的在岗人员,同时还有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要求。下列对于候选人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正确的是()。
第17题: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反映了()。
第18题: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这里的“匠”和“主”分别是()
第19题:
在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单位的初期阶段,单位在员工工作方面的主要任务是()
第20题: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其职业是有一定的()基础并有较高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其职业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并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职业,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有技术职称的人
具有本科学历和专业技术知识这类人,称之为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医生,石匠,训兽师等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至少中专以上学历,并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属于是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