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是一种对()的践踏行为。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核心价值。以下实例没有涉及到诚信知识的是()
第4题:
某生知道考试作弊不对,也为此感到羞愧,但还是受到考试名次的诱惑,从而做出作弊行为,这是品德心理结构中的()出现问题。
第5题:
在学术教育界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引导师生以诚立身、诚信做人。
第6题:
考试作弊的人强调环境的压力而开始没有作弊的人强调自己的道德水平,这就是一种()归因
第7题:
在某种意义上,“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但是,怎么认定这种行为的非道德性呢?这里有两种思路.虽然结论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一种思路是说:老师如果发现我作弊的话,他将判我的这门课程的成绩为零分;或者,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那么,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试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考试不能作弊。 另一种思路是说:“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如果你违反了“考试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的话,你实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并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当的那种基本的道德原则进行挑战,而这既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此,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作弊这种行为也仍然是错误的。你同意以上的哪种思路?理由是什么?
第8题:
下列关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代替他人考试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9题:
“诚信教育进课堂”
“诚信兴学”
“诚信教育在校园”
“诚信立言”
第10题:
逻辑式
理性
防御式
个人
第11题: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
第12题:
诚是一种价值导向
诚信对人们的道德意识没有影响
诚信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没有影响
以上都不对
第13题:
第14题:
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以及其它作弊行为严重的,可以给予()处分。
第15题:
高考中,全国考生走进考场之前全部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自己将在高考中自觉遵守国家教育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举措 ②这可以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 ③这样做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诚信考试”的观念 ④签署承诺书可以督促诚信考试,减少作弊现象
第16题:
在某种意义上,“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但是,怎么认定这种行为的非道德性呢?这里有两种思路.虽然结论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一种思路是说:老师如果发现我作弊的话,他将判我的这门课程的成绩为零分;或者,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那么,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试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考试不能作弊。 另一种思路是说:“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如果你违反了“考试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的话,你实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并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当的那种基本的道德原则进行挑战,而这既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此,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作弊这种行为也仍然是错误的。在对“考试不能作弊”这个道德原则所做的分析中,以上两种思路分别代表了"么样的道德理论?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第17题:
关于焊工项目考试作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8题:
关于诚信与人们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下列关于诚信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20题:
在学术教育界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引导师生以诚立身、诚信做人。
第21题:
道德
诚信
法律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诚信教育进课堂”
“诚信兴学”
“诚信教育在校园”
“诚信立言”
“诚信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