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和修改。()”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我国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C:制定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不是人大常委会。

  • 第2题: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
    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制定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根据《宪法》第62条第1项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故选项A表述错误,应选。

  • 第3题:

    关于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
    B.德国创设了由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
    C.日本是最早采用宪法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国家
    D.美国经由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专门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

    答案:A
    解析: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确立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的模式。例如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就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A正确。德国的宪法解释体制是专门机关解释体制,建立了宪法法院。B错误。最早采用宪法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国家是奥地利。C错误。美国经由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D错误,因此选A项。本题考查的是宪法解释的体制,知识点比较繁琐,考生在备考中要熟练背诵掌握。

  • 第4题:

    狭义上的立法是国家立法权意义上的概念,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活动。

    • A、汇编和调整
    • B、修改和终止
    • C、修改和废止
    • D、调整和废止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下列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是()。

    • A、修改宪法
    •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 C、解释宪法
    • D、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立法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属于宪法范畴的基本法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是()。

    • A、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 C、解释宪法
    • D、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 E、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人

    正确答案:A,B,D,E

  • 第8题:

    宪法是由()制定和修改的居于最高的、核心的地位的根本大法。

    •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B、最高国家司法机关
    • C、国务院
    • 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宪法的修改机关和宪法的制定机关相同

    B

    由公民提议修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例

    C

    宪法修正案一般需要由议会过半数通过

    D

    我国宪法修改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宪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D

    宪法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E

    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正确答案: E,B
    解析: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一般法律相比,宪法具有以下特征:①宪法的内容最重要,它集中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等。而一般法律只规定有关国家、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②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一般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一般法律的内容不得与宪法规定的原则相抵触;宪法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格,这是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宪法的修改必然引起其他法律的修改,所以规定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为了保证宪法的稳定性。

  • 第11题:

    单选题
    有关基本法律的制定、修改、解释和效力层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

    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

    C

    基本法律的效力高于一般法律

    D

    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解释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和修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第13题:

    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的有:

    A. 修改宪法
    B.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C.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它基本法律
    D. 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因此,选项D符合。而选项ABC都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驶的职权。故答案为D。

  • 第14题:

    共用题干

    宪法与一般法律的关系表现为、()
    A、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B、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
    C、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我国宪法修改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委员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宪法和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的

    答案:A,B,D
    解析:
    我国现行《宪法》有138条正文,31条修正案。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是1988年修正案的规定。将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是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而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参见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该次修正案有9条,涉及了A、D两项。B、C项分别是1988年和1999年修正案的内容。


    宪法原则是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具体体现。在人权原则上,社会主义宪法有自己的特点,它强调人权的阶级性,并通过人权的阶级性谋求人权的普遍性,所以选项C错误。在权力制约原则上,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A、B项是宪法基本理论问题,都是正确的。《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由此可见,C项是错误的。《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解释法律……《立法法》第42条第1款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此可见,D项是正确的,故选A、B、D项。


    一般说来大多数宪法典由三部分构成:序言、正文和附则。但是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有序言和附则,故A项错。宪法典三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故B项正确,C项错误。宪法典只存在于成文宪法的国家,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以单行的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并不存在一部宪法典,故D项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效力的最高性并不仅仅表现在正文,序言和附则也具有同样的效力。特别注意宪法附则,其虽然具有一般性和临时性的特点,但其效力仍然和正文部分相同,并不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家机关、政党及公众所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和传统。宪法惯例的特征有三:(1)它没有具体的法律形式,其内容并不明确地规定在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中,而是散见于一些报刊、政治家的演说、法院的判例以及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之中。(2)它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3)它主要依靠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据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是宪法判例的含义。


    A项中,宪法典并不是各国都有的宪法渊源,如不成文宪法国家就没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的效力与普通法律的效力相同,不具有最高性,之所以将其称为宪法性法律,不是因为其具有最高效力,而是其内容应是一国宪法应规定的内容。所以B项不正确。D项中,国际条约能否成为一国宪法的渊源,关键在于该国的参与与认可。还须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国参与或认可该条约,该条约即成为该国宪法渊源,因为国际条约在本国是否具有宪法地位,各国的实践是不同的。所以,只有C项正确。


    宪法规范与一般的法律规范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本性;二是最高权威性;三是纲领性;四是原则性;五是相对稳定性。因此,选项A、B、D正确。由法律规范的原则性所决定,可以引申出它的较强适用性和无具体惩罚性的特点。在宪法的条文中没有违反宪法的具体惩罚性规定,但是,无具体惩罚性并不等于无制裁性,宪法自身规定的违宪审查制度中类似对违宪的法律、法规的宣告无效或撤销这样的宪法规范实际上就是一种制裁。因此,选项C错误。可以看出司法考试已经不仅仅是法条的考查,开始向理论的方向倾斜。这是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当引起注意的。


    宪政是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宪政的主要特征: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在条约和宪法的关系上,我国宪法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对我国所加入的条约,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履行所承担的相关义务,但并没有坚持条约高于宪法的原则之说。故D项说法错误。

  • 第15题:

    宪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和修改。


    正确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第16题: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党中央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 B、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
    • C、宪法和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的
    • D、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我国宪法修改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宪法的修改机关和宪法的制定机关相同
    • B、由公民提议修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例
    • C、宪法修正案一般需要由议会过半数通过
    • D、我国宪法修改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包括()。

    • A、解释宪法
    • B、监督宪法的实施
    • C、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 D、选举国家主席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其职权包括:()、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等。

    • A、制定宪法
    • B、修改宪法
    • C、解释宪法
    • D、废止宪法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其职权包括:()、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等。
    A

    制定宪法

    B

    修改宪法

    C

    解释宪法

    D

    废止宪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宪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和修改。

    正确答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宪法是由()制定和修改的居于最高的、核心的地位的根本大法。
    A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

    最高国家司法机关

    C

    国务院

    D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