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册会计师应该或可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包括()。
第1题:
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 )。
A.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
B.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测试结果是否可信
C.对重要性水平及检查风险的确定是否合理
D.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第2题:
在制定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策略时,审计项目组应当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审计项目组的工作方向,应当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关键日期
B.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
C.识别公司及其所在行业、财务报告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
D.考虑为重大错报风险可能较高的审计领域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考虑影响专项审计业务的()因素,以确定项目组的工作方向。
第8题:
识别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营风险
考虑识别的错报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考虑识别的错报风险是否重大
将识别的错报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第9题:
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可以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在为被审计单位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可能有意地规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低于将用于评价审计结果的重要性水平,以保证能够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减少未发现错报的可能性
第10题:
相关性
重要性
初步识别的可能存在较高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以前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的结果
第11题:
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有效性,包括控制环境、对控制的监督以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的有效性
影响内部控制的重大人事变动
重大错报的风险和对控制的信赖程度
第12题:
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对指导、监督及复核的影响
预期与东方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关键日期
识别东方公司及其所在行业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
考虑为重大错报风险可能较高的审计领域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第13题:
A.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领域或识别出的特别风险
B.本期重大交易或事项对审计的影响
C.尚未更正的重大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D.审计范围受限的程度
第14题:
只要使用审计抽样,总会存在抽样风险,但不同类型的抽样风险对审计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以下各类抽样风险中,影响审计效果,即,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审计风险是( )。
A.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B.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C.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D.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下列情况中,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选择较高的百分比来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有()。
第19题:
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第20题:
重大的行业发展情况
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
第21题:
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第22题:
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
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第23题:
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
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对重要性水平及检查风险的确定是否合理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测试结果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