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在春节高价倒卖车票,被巡逻民警抓获,李某的行为是()。A、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B、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D、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题目

李某在春节高价倒卖车票,被巡逻民警抓获,李某的行为是()。

  • A、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 B、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
  • 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 D、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相似考题
更多“李某在春节高价倒卖车票,被巡逻民警抓获,李某的行为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某与王某因经济纠纷产生矛盾。李某对王某一直怀恨在心,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于是携匕首前往。途中遇到民警巡逻,李某害怕遂返回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犯罪中止。
    【正确分析】本案中,李某在犯罪过程中,因害怕民警而自动返回家中,没有产生犯罪结果,应属于犯罪中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干扰分析】A选项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B选项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D选项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根据题干,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 第2题:

    下列可以适用继续盘问的情形是()。

    A.陈某打伤何某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B.姜某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被民警当场抓获
    C.民警李某在巡逻时抓获通缉在逃的杀人犯罪谦疑人张某
    D.蔡某随身携带古董花瓶一只,疑似被盗赃物,并拒不交代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答案:D
    解析:
    《人民警察法》第九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因此选择D项。

  • 第3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持刀前往。途遇民警巡逻,李某害怕,折返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田某到某酒店就餐,因结账与酒店管理人员李某发生争执,后将李某打伤。民警张某、胡某巡逻至此,表明身份后,口头传唤田某到派出所接受询问,并对田某使用了手铐。本案民警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


    正确答案:民警对田某使用手铐是错误的。田某的行为不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可以依法使用警械的情形。

  • 第5题: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民警高某发现甲正在用木棒击打乙腿部,乙倒地后甲继续殴打乙的背部,高某立即开枪击中甲的腿部
    • B、孕妇朱某携带枪支逃跑,民警王某开枪射击
    • C、张某在公众聚集的场所安装爆炸物后正准备实施爆炸,民警胡某发现后,立即开枪射击
    • D、李某深夜盗窃后被巡逻的民警周某发现。李某转身便跑,周某经警告无效后,开枪击中李某的腿部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张某和李某均为某县无业人员,2011年7月20日,张某和朋友等4人在烧烤摊前吃饭,正好遇见李某及其朋友5人也在该烧烤摊前吃饭,张某和李某平时互相不服,喝了点啤酒后双方发生争执,张某和李某分别纠结各自朋友互相进行打斗,把烧烤摊前吃饭的客人全都吓跑,所幸网格化巡逻车经过,民警将双方参与斗殴人员全部抓获,才未造成更大损失。民警小刘认为双方均构成殴打他人行为,遂按照殴打他人对张某、李某等9人做出处罚。请问小刘对该案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小刘对该案的处理不正确。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张某和李某的行为是扰乱公共秩序的寻衅滋事行为,应以结伙斗殴做出处罚,而不应以殴打他人做出处罚。

  • 第7题:

    下列可以适用继续盘问的情形是()。

    • A、陈某打伤高某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 B、江某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被民警当场抓获
    • C、民警李某巡逻时抓获通缉在逃的杀人犯罪嫌疑人张某
    • D、蔡某随身携带疑似被通报赃物,且拒不交代姓名、住址

    正确答案:D

  • 第8题:

    胡某在火车站广场上高价倒卖车票时,被值勤民警抓获。胡某的行为属于()。

    • A、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 B、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
    • 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 D、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下列情形中,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减轻或不予处罚的是()。

    • A、盲人张某嫖娼被当场抓获
    • B、李某酒后在饭店寻衅滋事
    • C、李某被赵某胁迫参与盗窃放风并分得现金50元
    • D、王某盗窃被抓后在询问过程中揭露了同案的曹某,并带领民警将其抓获

    正确答案:C,D

  • 第10题:

    外地来京人员胡某,在北京火车站广场高价倒卖卧铺车票,被值勤民警抓获。被公安机关处以15日拘留的处罚。胡某的行为属于:()

    • A、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 B、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
    • 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 D、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巡逻民警在兴隆市场门前当场抓获以猜瓜子形式赌博的李某、赵某、徐某三人,并收缴赌资200元。民警对当事人进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赌资应当追缴
    • B、不适用当场处罚
    • C、违法行为轻微,可不予处罚
    • D、如赵某系被胁迫参加赌博的,对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D

  • 第12题:

    单选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持刀前往。途遇民警巡逻,李某害怕,折返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李某因害怕,折返家中,自动放弃犯罪。故本题答案选C。

  • 第13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持刀前往。途遇民警巡逻,李某害怕,折返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李某因害怕,折返家中,自动放弃犯罪。故本题答案选C。

  • 第14题:

    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李某、钱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钱某混入购票的人群中行窃。后王某、钱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钱某。王某向东逃离200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休克死亡,王某逃走。钱某向西逃离100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
    问:(1)王某、李某、钱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2)王某、李某、钱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王某、李某、钱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即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在本案中,王某、李某、钱某有共同盗窃的故意,但是,王菜仅仅窃得人民币200元,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司法解释,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500元至2000元),所以,不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成立盗窃罪。王某、李某、钱某的盗窃行为仅仅是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所以,王某、李某、钱某的行为不是共同犯罪行为。王某构成抢劫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这是适用本条的前提。实施的上列行为虽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是,如果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仍可以按照抢劫罪论处。在本案中,王某实施盗窃的行为虽然没有构成犯罪,但其暴力行为情节严重,所以,应当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不另外成立其他罪名。所以,王某仅仅成立抢劫罪一罪。

  • 第15题:

    李某为炫耀,将50克冰毒放在身上,后被民警抓获,李某构成()。

    • A、吸毒
    • B、非法持有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李某和蒋某共同实施盗窃违法行为,李某于2007年1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蒋某于2007年12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由于已过追究时效和,对蒋某应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民警王某和陈某在巡逻时,发现郑某在实施抢劫。在抓捕中,郑某抢过一摩托车后逃跑,两民警驾车紧追,在追击过程中,将李某的水果摊撞烂。问:李某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A、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行政赔偿;
    • B、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刑事赔偿;
    • C、要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给予补偿;
    • D、李某可以在郑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郑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犯罪嫌疑人林某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李某,李某寻机弃车逃跑时被林某发现,林某用刀砍伤李某。民警小王、老田在巡逻中发现出租车可疑,上前盘查时看到林某持刀欲捅向李某胸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警可以立即使用武器制止林某
    • B、民警应先警告再对林某使用武器
    • C、民警应该先使用警械
    • D、若民警使用武器误伤李某应当赔偿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李某酒后肆意将路边的邮筒和地灯损坏(经估价,价值500元),被巡逻民警当场抓获并口头传唤到公安派出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系寻衅滋事行为,应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 B、公安派出所民警必须向李某出具书面传唤证
    • C、对李某的行为,公安派出所可以调解处理
    • D、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处罚李某前应告知李某家属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李某和蒋某共同实施盗窃违法行为,李某于1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蒋某于同年12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由于已过追究时效,对蒋某应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1990年李某与妻子离异,6岁的儿子由李某扶养。2007年6月份,李某酒后寻衅滋事被巡逻民警带至派出所,李某在所内吵闹,民警王某用警棍打李某,不慎将李某打死。如李某的儿子申请国家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赔偿哪些费用?()

    • A、死亡赔偿金
    • B、医疗费
    • C、丧葬费
    • D、李某儿子的生活费

    正确答案:A,C,D

  • 第22题:

    民警王某和陈某在巡逻时,发现郑某正在实施抢劫。在抓捕中,郑某抢过一摩托车后逃跑,两民警驾车紧迫,在追击过程中,将李某的水果摊撞烂。问:李某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A、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行政赔偿
    • B、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刑事赔偿
    • C、要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给予补偿
    • D、李某可以在郑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郑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李某为炫耀,将50克冰毒放在身上,后被民警抓获,李某构成()。
    A

    吸毒

    B

    非法持有毒品罪

    C

    贩卖毒品罪

    D

    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