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第1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涉案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是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第2题:
行为人只生产,但未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金额达20万元,应定为()。
第3题:
关于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诈骗罪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第4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犯罪的界限。
第5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销售金额较大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6题:
在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违法案件时,其中“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第7题:
以下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
下列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生产销售伪劣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诈骗罪既可由自然人,亦可由单位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目的是获取非法利润,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则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第10题:
其行为触犯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其行为触犯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其行为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牵连犯
其行为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法条竞合,选择重罪处罚
第11题: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基于故意,假冒注册商标罪在主观方面并非绝对要求“故意”为唯一条件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竞合时,属于想象竞合,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够准确?()
第14题:
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以()定罪处罚。
第15题:
下列关于涉案烟草专卖品价格认定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第16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主体是()。
第17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或者(),销售金额在5 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18题:
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19题:
以下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以上,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21题:
行为方式仅包括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的违法收入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应当累计计算
如果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第22题:
第23题:
销售者明示产品存在瑕疵的,原则上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产品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保、计量等法规要求的,仍然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商品犯罪
主观上须出于故意,出于过失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销售金额的大小,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待销售金额达到定罪标准的3倍以上的,可以依照刑法相应规定以犯罪未遂处理
情节较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