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2008年2月,陈少雅以投资徐州商场、房地产开发、资金周转等需要大量资金为幌子,以月利息3%至15%的高额利息为诱饵,采用后笔集资款兑付前笔集资款本息的手段,在乐清市等地先后向50户受害人集资,并通过他们向社会上更多的人集资。集资所得除归还集资款本息外,用于购买房产、轿车等挥霍,至案发时,尚有2.2亿余元未还。据悉,2007年至2008年是陈少雅非法集资的高峰期,1年多时间共集资4亿多元。在众多受害人当中,损失金额最大的徐某前后借款总额达5725万元,其中2600万元至今无法要回,损失金额最小的另一名受害人陈某也有8万元损失。2009年10月14日,陈少雅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并通过归还现金、变卖房产及汽车等方式退赃共2591万余元。陈少雅的行为构成何罪?理由为何?(共10分)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有( )。
Ⅰ.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Ⅱ.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Ⅲ.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Ⅳ.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公安局、司法局应通过行政手段积极追缴非法集资款项。
第5题:
某乡政府根据本县政府发布的《关于集资修建村级小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别向村民李某等10人收取集资款人民币100元。李某等10人均不服乡政府向自己收取集资款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法院经审理认为,县政府的《决定》违法,乡政府向李某等人收取集资款的行为没有根据。如法院判决撤销乡政府的决定并返还李某等10人的集资款,该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6题:
下列()可以推定集资诈骗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故意。
第7题:
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长期非法集资,获取近500万元人民币,其害怕被有关机关调查,遂找到王某帮忙。王某知道该情况后,让其将该笔集资款存到自己的账户。王某的行为构成洗钱罪。
第8题:
在集资诈骗罪中,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情形是()。
第9题:
甲谎称得到市政府某领导的支持建设社会福利项目,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集资,获得集资款1000万元后擅自挥霍,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请问对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10题: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认定集资诈骗罪的重要条件,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第11题:
Ⅰ、Ⅱ、Ⅲ
Ⅱ、Ⅲ
Ⅱ、Ⅲ、Ⅳ
Ⅰ、Ⅱ、Ⅲ、Ⅳ
第12题:
Ⅰ、Ⅱ、Ⅴ
Ⅲ、Ⅳ、Ⅴ
Ⅱ、Ⅳ、Ⅴ
Ⅰ、Ⅲ、Ⅳ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集资的行为,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以()为目的。
第16题:
行为人为获取集资款而夸大回报集资的条件,而且集资后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无力偿还集资款的,构成集资诈骗罪。()
第17题:
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集资诈骗罪的有()
第18题:
私营业主甲宣称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并经过有关机构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1000万元,集资后甲未将集资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用于个人挥霍,导致集资款无法归还,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第19题:
吴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虚报、夸大种植仙人掌的经营状况,先后与多人签订《联合种植合同书》,非法集资人民币1亿元,所得款项大部分被挥霍一空,致使集资款不能归还。吴某的行为构成()。
第20题:
甲谎称得到市政府某领导的支持建设社会福利项目,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集资,获得集资款1000万元后擅自挥霍,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甲的行为()。
第21题:
某乡政府根据本县政府发布的《关于集资修建村级小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别向村民李某等10人收取集资款人民币100元。李某等10人均不服乡政府向自己收取集资款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法院经审理认为,县政府的《决定》违法,乡政府向李某等人收取集资款的行为没有根据。本案属于何种形式的共同诉讼?为什么?
第22题:
根据集资诈骗罪的相关规定,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第23题:
Ⅰ、Ⅱ、Ⅲ
Ⅱ、Ⅲ
Ⅱ、Ⅲ、Ⅳ
Ⅰ、Ⅱ、Ⅲ、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