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题:
第2题:
分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具有共性
第一,二者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第二,二者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 第三,二者具有共同的作用;第四,二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基础。
(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存在差异
第一,二者的制定机关不同;第二,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二者的实施方式不同;第四,二者的相对稳定性不同。
(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关系。
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与党的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实践中需要我们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方面要避免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借执行教育政策违背教育法规;另一方面,要避免把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以教育政策代替教育法规,这都将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略
第3题:
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4题:
《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是()
第5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第6题:
三方协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7题:
促进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8题:
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9题:
全面发展
适当发展
整体发展
均衡发展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班集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班级群全的活动和气氛对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班级是学生活动微观而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学龄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媒介。教师是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度、评论、控制和讨论等把自己的价值标准传递给学生。他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和惩罚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自我概念,教师的期待甚至可以决定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同学关系是又一重要因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学会独立、竞争和合作,并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此外,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认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学习社会价值,学会遵从规范。因此,班级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有重要的培育训练作用,甚至有筛选、塑造的责任。不良的班级环境会造成个体社会化水平低,社会适应不良的后果。
(2)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在班级里,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其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镜子”;其他学生的评价也很重要,而学生对他人的评价也受教师影响。第二个途径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做出判断。显然,班级群体可以为学生进行社会比较提供最全面的信息。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群体环境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都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班级或教师的积极情感受是其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良好的班级气氛则能使学生情绪平和、心情愉快,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可提高学习效率。研究发现,班级群体的发展程度与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高度相关,风气不正的班级成绩也差。
略
第14题:
湖北省促进科教事业发展应重点部署()。
第15题:
建筑生产的不均衡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6题:
信息的许可方的担保义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7题: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应当和地方人民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是()。
第18题:
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家庭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19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20题: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均衡配置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
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促进群体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