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晚清政治制度演变大体可以分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官制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61年的洋务新政,主要表现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海关总税务司和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产生,政治体制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第二阶段为1898年。康有为等人在变法过程中提出的改革政体和官制的方案。中国“宪政”改革的初步尝试及其失败。第三阶段指1901-1905年的清末“新政”,表现为军制的改革与“新军的出现”、行政机构的改革与部院调整、教育制度改革与科举制度的废止。第四阶段指1905年-1911年预备立宪时期民意机构-资政院和谘议局的形成以及“责任内阁”的设立。
更多“简述晚清政治制度演变的阶段划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施工机械的演变的阶段。
    50年代的初创,60年代的发展和停顿、70年代的恢复、80年代以来的改革和创新等阶段。

  • 第2题:

    简述奶牛泌乳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特点。


    正确答案: 1)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和泌乳量高低,可以将泌乳期划分为4个阶段:泌乳早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奶期。
    2)泌乳早期:产后14个月为泌乳早期,母牛产犊后产奶量迅速上升至68走达到泌乳高峰,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
    3)泌乳中期:产后48个月未泌乳中期,此期母牛的产奶量逐步下降。产后10周左右是食欲最好的时期,干物质驶入两达到高峰。
    4)泌乳后期:产后8个月至干奶为泌乳后期,此期泌乳母牛已经妊娠56个月,胎儿的绝对增长加快,需要补充营养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干奶前三周,应注意观察奶牛的产奶量,为干奶做好准备。
    5)干奶期:干奶期的长短视产奶量而定,一般为妊娠期的最后2个月。此期需要让母牛储存一定的营养物质,以供应胎儿正常发育。

  • 第3题:

    研究晚清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必须研究西学传播对晚清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的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简述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正确答案: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
    3)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4)便于安排热处理;
    5)保护精加工表面少受磕碰损伤。

  • 第5题:

    简述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王政时代(公元前573——公元前510年)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特点。
    第二阶段: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制包含着贵族寡头制和民主制因素,是由这两者混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政体。
    第三阶段:帝国时代(公元前27——公元476年)军事独裁的专政政体,包括帝国前期的“元首政治”和后期的君主制。

  • 第6题:

    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势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带有被动的性质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有效统筹,解决改革中的问题、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而且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支持。

  • 第7题:

    简述企业国际化经营演变阶段、动机和风险。


    正确答案: (1)企业国际化经营演变阶段:、非直接出口或特殊项目出口;积极出口和许可证贸易;积极出口、许可证贸易和在国外投资经营;全方位的跨国生产和销售。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扩大销售;获取资源;经营多元化。
    (3)风险:企业的不稳定性风险:技术不稳定、组织机构不稳定、价值观不稳定;国际环境中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管理问题。

  • 第8题:

    问答题
    晚清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

    正确答案: 1、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封建性依然存在,中央到地方封建官僚机构和官制体系依然存在,但随着整个社会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性的加深,中国行政主权的完整独立性遭到侵蚀,出现了诸如总理衙门、南北通商大臣和总税务司这样一些具有买办化或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
    2、政治体制“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东渐”的加深,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从“洋务行政”中一系列洋务机构的出现以后开始推进;在西方先进的“宪政”思想影响下,戊戌变法中的康、粱等变法派直接提出了维新图强的宪政改革方案;20纪初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其部院改革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的设置;教育制度改革与废除科举为新型人才产生和官员选拔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前提条件;资政院、谘议局和责任内阁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方向推进了一步。
    3、组织架构的新旧揉杂。由于社会与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特征,反映到官僚机构的设置方向上必然就是新旧揉杂,所谓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如洋务新政中的军机处与总理衙门,清末新政中部院的调整,在传统的六部之外增设商部、学部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
    (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企业国际化经营演变阶段、动机和风险。

    正确答案: (1)企业国际化经营演变阶段:、非直接出口或特殊项目出口;积极出口和许可证贸易;积极出口、许可证贸易和在国外投资经营;全方位的跨国生产和销售。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扩大销售;获取资源;经营多元化。
    (3)风险:企业的不稳定性风险:技术不稳定、组织机构不稳定、价值观不稳定;国际环境中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管理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经历的六个阶段。

    正确答案: (1)生产观念
    (2)产品观念
    (3)推销观念
    (4)市场营销观念
    (5)社会营销观念
    (6)大市场整体营销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晚清政治制度演变的阶段划分。

    正确答案: 晚清政治制度演变大体可以分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官制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61年的洋务新政,主要表现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海关总税务司和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产生,政治体制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第二阶段为1898年。康有为等人在变法过程中提出的改革政体和官制的方案。中国“宪政”改革的初步尝试及其失败。第三阶段指1901-1905年的清末“新政”,表现为军制的改革与“新军的出现”、行政机构的改革与部院调整、教育制度改革与科举制度的废止。第四阶段指1905年-1911年预备立宪时期民意机构-资政院和谘议局的形成以及“责任内阁”的设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连续采煤机的发展演变过程,按落煤机构划分经历是()。

    • A、一阶段
    • B、二阶段
    • C、三阶段
    • D、四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按照市场结构的演变为标准可以将世界黄金交易划分的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1945--1968年,西方工业国建立黄金总库,把私人交易的黄金价格和官方美元价格联系起来,以此控制黄金市场交易价格
    第二阶段:1969--1972年。放弃黄金总库,建立双重黄金市场。目的是把各国央行之间的黄金交易和私人黄金市场隔离开来。1972年加拿大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实验黄金期货
    第三阶段:1973--1982年。1973年美国和黄金脱钩,西方主要工业国放弃双重黄金市场,形成统一的国际黄金现货市场,其间美国政府和IMF多次拍卖黄金。1975年美国政府允许私人买卖,储备黄金。为增加黄金市场的流动性,1974年COMEX引入黄金期货,1982年引入黄金期权。
    第四阶段:1983--1992年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世界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以伦敦为交易中心,苏黎世为转运中心,联结东京,中国香港,纽约,开普敦的地的世界市场运作模式基本成型。1988年伦敦黄金市场从组,传统封闭的黄金经纪业务逐步向其他金融机构开放。以黄金银行为中介,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五阶段:1993年至今银行推出多样化的场外黄金生工具,融资工具,各国央行在管理黄金储备上更积极地利用国际黄金市场

  • 第15题: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A、戊戌变法
    • B、清末君主立宪
    •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 D、中华民国的建立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简述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四个阶段:
    1、简单偶然的交换
    2、扩大了的价值形态
    3、一般价值形态(本质变化: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某物)
    4、金属货币形态

  • 第17题:

    晚清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


    正确答案: 1、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封建性依然存在,中央到地方封建官僚机构和官制体系依然存在,但随着整个社会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性的加深,中国行政主权的完整独立性遭到侵蚀,出现了诸如总理衙门、南北通商大臣和总税务司这样一些具有买办化或不完全独立的半殖民地性质的政府机构。
    2、政治体制“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东渐”的加深,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从“洋务行政”中一系列洋务机构的出现以后开始推进;在西方先进的“宪政”思想影响下,戊戌变法中的康、粱等变法派直接提出了维新图强的宪政改革方案;20纪初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其部院改革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的设置;教育制度改革与废除科举为新型人才产生和官员选拔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前提条件;资政院、谘议局和责任内阁的设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方向推进了一步。
    3、组织架构的新旧揉杂。由于社会与政治制度的半殖民化与半封建化特征,反映到官僚机构的设置方向上必然就是新旧揉杂,所谓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如洋务新政中的军机处与总理衙门,清末新政中部院的调整,在传统的六部之外增设商部、学部等等。

  • 第18题:

    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
    (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 第19题:

    问答题
    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势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带有被动的性质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有效统筹,解决改革中的问题、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而且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王政时代(公元前573——公元前510年)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特点。
    第二阶段: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制包含着贵族寡头制和民主制因素,是由这两者混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政体。
    第三阶段:帝国时代(公元前27——公元476年)军事独裁的专政政体,包括帝国前期的“元首政治”和后期的君主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A

    戊戌变法

    B

    清末君主立宪

    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阶段。

    正确答案: (1)1950—1979年,与计划经济相一致的单元财政。
    (2)1980—1994年,包干财政体制。
    (3)1994年至今,分税制及其改革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按照市场结构的演变为标准可以将世界黄金交易划分的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1945--1968年,西方工业国建立黄金总库,把私人交易的黄金价格和官方美元价格联系起来,以此控制黄金市场交易价格
    第二阶段:1969--1972年。放弃黄金总库,建立双重黄金市场。目的是把各国央行之间的黄金交易和私人黄金市场隔离开来。1972年加拿大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实验黄金期货
    第三阶段:1973--1982年。1973年美国和黄金脱钩,西方主要工业国放弃双重黄金市场,形成统一的国际黄金现货市场,其间美国政府和IMF多次拍卖黄金。1975年美国政府允许私人买卖,储备黄金。为增加黄金市场的流动性,1974年COMEX引入黄金期货,1982年引入黄金期权。
    第四阶段:1983--1992年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世界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以伦敦为交易中心,苏黎世为转运中心,联结东京,中国香港,纽约,开普敦的地的世界市场运作模式基本成型。1988年伦敦黄金市场从组,传统封闭的黄金经纪业务逐步向其他金融机构开放。以黄金银行为中介,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五阶段:1993年至今银行推出多样化的场外黄金生工具,融资工具,各国央行在管理黄金储备上更积极地利用国际黄金市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