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两大目标”相关问题
  • 第1题:

    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是()。


    正确答案:和平与发展

  • 第2题: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邓小平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形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继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过去外交工作是在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下开展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中国对外事务和政策,他重视正确的继承,强调说:“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这些继承下来的重大对外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构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二、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新的科学论断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观国际风云变幻,洞察内外形势发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冷静观察与科学分析,改变了原来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提出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1987年邓小平再次提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判断,中国决定争取和充分利用这一较长的和平时期,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三、更加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奉行真正的不结盟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国家利益和实际情况,自己作主处理一切内外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实践的根本点。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举行的党的十二大上庄严宣告:“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据此,中国改变了自1973年、1974年开始执行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对任何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政策。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实践经验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认为按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划分阵线、决定亲疏的做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四、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基础上,确定了以四个现代代建设为中心任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反映,目的是增强中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两套本领,以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一种面向全世界的全方位的开放。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已载入中国宪法。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加快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五、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充分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为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我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经验,铺平道路,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当今国际争端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六、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发言时,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再次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1990年邓小平同志仍然强调说:“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建立国际新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时代的要求,是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七、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进入90年代前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中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政治风波干涉中国内政,在政治、经济方面制裁中国,中国面临西方国家联合施压和制裁的威胁。在欧洲,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大变动时期。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同志综观全局,对形势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国际威望日益提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全球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第3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 B、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C、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D、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邓小平曾说宁波有两大优势,这两大优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这两大优势是宁波港和宁波帮。

  • 第5题:

    简述邓小平国际战略的外交目标。


    正确答案: (1)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就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2)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国际目标。邓小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的国际目标就是:“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3)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经济目标是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 第6题: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


    正确答案: 错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伟大的理论源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包含着广大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邓小平理论的源泉。

  • 第7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和邓小平理论。

    • A、“三个代表”思想
    • B、毛泽东思想
    • C、江泽民理论
    • D、刘少奇思想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

    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指()
    A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和邓小平理论。
    A

    “三个代表”思想

    B

    毛泽东思想

    C

    江泽民理论

    D

    刘少奇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A

    主线

    B

    目标

    C

    重点

    D

    指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两大目标

    正确答案: 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两大目标


    正确答案: 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 第14题:

    邓小平外交的28字方针


    正确答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第15题: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 B、邓小平理论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和谐社会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邓小平两大历史贡献是()?

    • A、75全面整顿
    • B、正确评价毛泽东
    • C、成功开辟新道路
    • D、思想解放

    正确答案:B,C

  • 第17题: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有()科学指南

    • A、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 B、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
    • D、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指()

    •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B、邓小平理论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毛泽东思想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邓小平理论与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是( )
    A

    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

    毛泽东思想

    D

    共同致富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 ( )
    A

    邓小平理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邓小平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形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继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过去外交工作是在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下开展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中国对外事务和政策,他重视正确的继承,强调说:“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这些继承下来的重大对外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构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二、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新的科学论断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观国际风云变幻,洞察内外形势发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冷静观察与科学分析,改变了原来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提出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1987年邓小平再次提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判断,中国决定争取和充分利用这一较长的和平时期,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三、更加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奉行真正的不结盟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国家利益和实际情况,自己作主处理一切内外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实践的根本点。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举行的党的十二大上庄严宣告:“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据此,中国改变了自1973年、1974年开始执行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对任何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政策。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实践经验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认为按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划分阵线、决定亲疏的做法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四、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基础上,确定了以四个现代代建设为中心任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反映,目的是增强中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两套本领,以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一种面向全世界的全方位的开放。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已载入中国宪法。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加快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五、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充分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为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我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经验,铺平道路,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为国与国之间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当今国际争端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六、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发言时,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再次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1990年邓小平同志仍然强调说:“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建立国际新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时代的要求,是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七、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进入90年代前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中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政治风波干涉中国内政,在政治、经济方面制裁中国,中国面临西方国家联合施压和制裁的威胁。在欧洲,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瓦解,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大变动时期。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同志综观全局,对形势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国际威望日益提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全球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邓小平国际战略的外交目标。

    正确答案: (1)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就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2)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国际目标。邓小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的国际目标就是:“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3)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经济目标是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邓小平外交的28字方针

    正确答案: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