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看待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看待工会与行政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正确答案: 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工会与行政亲密合作的基础,而平等相待是建立亲密合作关系的保证。工会与行政的平等关系不是权力大小的比较,而是指在法律面前,劳动关系主体关系主体代表身份的平等;就思想认识而言,是双方相互尊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协商合作,进而形成互相理解和支持的默契配合。

  • 第2题:

    如何看待维护制度、维护设置、维护检测工具与人的参与程度同提高可靠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人是并联可靠性和能动地推动可靠性提高的最根本力量,坚持定期检测、定期会商听证制度和人员培训、互相交流等制度就可以较快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定期维护检查制度的落实并提出改善方案也是较快走入正轨的可靠性基本方法之一。
    (2)测试在定期维护、视情维护、故障快速诊断等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配备相应的维护检测工具也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 第3题:

    如何看待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战?


    正确答案:中国彩电待业目前属于产品成熟期,产品经过成长期的一段时间以后,销售量的增长会缓慢下来,利润开始缓慢下降,这表明产品已开始走向成熟期。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战是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的。

  • 第4题:

    如何看待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设计是设计人员依靠对其有用的,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
    ②设计的进步依赖与人类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对设计的研究也与科学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
    (1.控制论2.信息论3.系统论)
    ③设计是科技商品化的载体。(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

  • 第5题:

    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应当如何看待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 A、国内为主
    • B、开放优先
    • C、统筹兼顾
    • D、因地制宜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正确答案:中国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公平的概念,这种概念是不断演化的,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统治者有不同的公平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公平”应该具有现代的意义。它不同于传统的“均贫富”,而是与“民主”“平等”等现代理念相联系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往往把“公平”理解为“均等”,“均等”是实证的概念,“公平”则是规范的概念。公平本身是建立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上,是依据一种社会正义观念,对于分配结果或者分配过程进行判断所得出的结论。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平不等于均等。
    社会公平不仅仅是就收入分配或者经济机会而言的,它还包含很多非经济的因素。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公平问题,要求我们给出一个更加全面的社会公平观。社会公平观应该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则,或者三个层次上的要求:一是人的基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二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当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社会来说,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最基本的收入保障,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享受义务教育。这些权利不应该和个人的能力、收入挂钩,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社会公平应该承认差别原则,这种差别原则是社会公众所能接受的分配结果上的差距,收入和财产分配上的差距。讲公平并不是要提倡平均主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整个公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承认这个差别原则,就是要反对平均主义,这种差别原则是指社会公众能够接受的分配结果上的差距,是和政府主张的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的原则相吻合、相一致的。

  • 第7题:

    如何看待朱熹的理气关系?


    正确答案: 朱熹理气先后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朱熹早年从理本论出发,主张理气无先后;由南康之后经朱、陈之辩到朱、陆太极之辩逐步形成了理在气先的思想;晚年则从逻辑上定论理在气先。朱熹在论本原时讲理在气先,但在论构成时强调理气无先后。朱熹关于理气先后的思想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一般说来,朱子是主张理气不分的,但作为二物,则必定有所分,这时,理在气先是基本义;但是,气本身也自由的,它有不受理的约束的一面,这就是朱子的理气观。

  • 第8题:

    如何看待各种传播功能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不论是个人层面上的功能,还是组织、社会层面上的功能,虽然它们是被分开论述的,但是它们一般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诸种功能交织、融合在一起共同履行自己的使命和任务的。换句话说,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与侵占,引起功能碰撞和信息失衡。

  • 第9题:

    如何看待压力?压力有哪些类型?如何看待压力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正确答案:压力本身未必是一件坏事。尽管我们通常从负面的角度来讨论压力,但其实压力有积极的价值,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潜在的收益。个体常常利用压力的积极方面来抓住机会,实现或近乎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很多专业人员也把高工作负荷的压力和最后期限的压力视为一种积极的挑战,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并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压力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挑战型压力,是与工作负荷、工作任务的紧迫性或者时间的紧迫性有关的压力。
    二是障碍型压力,是阻碍你达到目标的压力。
    大量的研究调查了压力和绩效的关系,最广泛使用的模型是倒U型曲线关系。它的理论基础是,当压力处于中低水平时,它会激活机体并增加其反应能力。此时,个体的工作会做的更好、更快。但是,当给个体设置的是无法到达的要求或约束时,这种过高的压力会使员工的绩效降低。
    尽管倒U型模型十分流行并且具有直观的吸引力,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太多实验研究的支持。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维护制度、维护设置、维护检测工具与人的参与程度同提高可靠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人是并联可靠性和能动地推动可靠性提高的最根本力量,坚持定期检测、定期会商听证制度和人员培训、互相交流等制度就可以较快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定期维护检查制度的落实并提出改善方案也是较快走入正轨的可靠性基本方法之一。
    (2)测试在定期维护、视情维护、故障快速诊断等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配备相应的维护检测工具也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你如何看待医患关系。

    正确答案: 医患关系始终贯彻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疗效。
    现在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医生医德修养不足;
    2.患者期望过高,对医生不信任;
    3.医院管理缺陷;
    4.媒体过度炒作;
    5.国家法律体系不健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同南斯拉夫外交关系的建立

    正确答案: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月5日,南斯拉夫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由于当时中国对南斯拉夫的情况缺乏了解,并受到欧洲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决议的影响,未同南斯拉夫立即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955年1月两国外长相互致电后,才互派大使,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正确答案: 第一、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第二,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第三,矛盾双方既对立有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 第14题:

    你如何看待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实践?


    正确答案: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与实践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产生的问题紧密相连。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产权结构不合理、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使得管理层收购成为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从1999年第一家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四通集团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出现了管理层收购的热潮。2000年我国管理层收购迅速发展,2003年管理层收购被紧急叫停,2005年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规范性要求。尽管管理层收购曾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过大讨论,有学者认为管理层收购不适合中国,但在国家和政府的规范引导下,管理层收购在逐步发展,对于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探索条件、范围有清楚界定,相关各方的责任也有清晰明确。

  • 第15题:

    如何看待中国家电业的价格战?


    正确答案:中国彩电行业七次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并没能使中国彩电业重新焕发活力,却使中国彩电业首次出现销售和利润负增长。说明,行业的价格战比的是企业的势力,价格战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扩大内需,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和生产商,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和利用等,但价格战会带来意料不到的代价付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16题:

    中国同南斯拉夫外交关系的建立


    正确答案: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月5日,南斯拉夫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由于当时中国对南斯拉夫的情况缺乏了解,并受到欧洲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决议的影响,未同南斯拉夫立即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955年1月两国外长相互致电后,才互派大使,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 第17题:

    你是如何看待教育和经济的优先关系的?


    正确答案: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具有周期性长、发效性迟缓的特点。因此,在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实事求是地追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又要克服只顾眼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教育对经济作用的长期性、迟效性作用的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是教育先行论,还是教育同步论、教育滞后论,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违背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

  • 第18题:

    如何看待邻接权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两者同属于知识产权范围。邻接权与著作权关系密切,它是由著作权衍变转化而来的,是从属于著作权的一种权利。
    区别:
    (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邻接权的主体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除表演者以外,几乎都是法人。
    (2)保护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邻接权保护的对象是经过传播者加工后的作品。前者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后者主要体现了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
    (3)内容不同。著作权主要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发表、署名等人身权和复制、发行等财产权;邻接权的内容主要是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书刊的权利、表演者对表演的权利、音像制作者对其音像制品的权利、广播电视组织对其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利等。
    (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作品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一经产生就可获得著作权保护;邻接权的取得须以著作权人的授权及对作品的再利用为前提。

  • 第19题:

    你如何看待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因为风格是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因此,风格就与人品产生了抹不掉的关系。那么,人品与文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在中外文论中,“统一论”和“不统一论”的看法都有。
    作品是由作者创作出来的,在比喻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视为亲与子的关系。在生活中,亲子之间既可以“酷肖”,也可以“不肖”。在艺术中,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复杂,但是,正如人们倾向于在亲子之间发现相似之处一样,在作品与作者之间,人们也常常关注其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在中国,“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都是相当流行的看法,我们可以用“文如其人”进行统称。在西方,布封也说过“风格即人”这样的话。
    但是,尽管“文如其人”的说法相当流行,“文如其人”的事实也不胜枚举,遗憾的是,有行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与“文如其人”正好相反的“文不如其人”的事实与言论同样存在。可谓是“有言者未必有德”。
    在“文品如人品”之外,对“文如其人”还有一种比较通行的解释:“文风如人风”。这里的“风”指的是受“作者气质-作者性格”影响的“作品风格”。在这种解释中,不再强调作者的个人品格问题。中国批评传统中的风格论,就是“文如其人”的批评实践。
    尽管“品”与“风”的表意同样含蓄,两者之间很难截然分清界限,但是,“文风如人风”的解释比“文品如人品”的解释要相对恰当一点。“从历来文论家的议论来看,他们所理解的“文如其人”也正是着眼于文学特征与作家气质、性格的相符。”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来谈论这一命题,即文如其人是如人的气质,而非如人的品德。”

  • 第20题:

    如何看待细胞质基质与其功能的关系?


    正确答案:细胞质基质也称为细胞浆,是富含蛋白质(酶)、具有一定粘度、能流动的、半透明的胶状物质。它是细胞重要的组分,具有以下功能:
    (1)代谢场所很多代谢反应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合成、蔗糖的合成等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而且这些反应所需的底物与能量都由基质提供。
    (2)维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基质不仅为细胞器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供给细胞器行使功能所必需的底物与能量,而且流动的细胞基质十分有利于各细胞器与基质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 第21题:

    划分道德行为类型的客观基础是()。

    • A、行为者如何看待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
    • B、行为者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
    • C、行为者如何看待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 D、行为者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内部的关系问题
    • E、行为者如何看待和处理非个人利益方面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正确答案: l、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
    1949年10月5日南斯拉夫就承认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并提出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当时受共产党情报局的影响,中国在政治上要同苏联保持一致,所以对南斯拉夫的表示,采取了既未接受,又未拒绝,留有余地的态度,把同南建交的问题搁置起来。当时中国虽未同南斯拉夫建交,但是南对中国一直十分灰好。南斯拉夫高度评价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支持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赞赏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主动派出了驻南斯拉夫大使,改善了苏南关系。1954年秋季,苏联派人员向中国陈述了改善苏南关系的意见。苏联认为,共产党情报局的决议是错误的,希望各兄弟国家改善同南斯拉夫的关系。经过研究,中国认为,苏联的意见是合理的,并做出了同南斯拉夫建交的决定。1955年1月11日,中南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5月24日,中国首任驻南大使伍修权到任。6月30日,南斯拉夫首任驻华大使波波维奇向毛泽东呈递了国书。毛泽东对波波维奇大使说:我们同你们推迟建交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我们希望和苏联一起同你们搞好关系,这样比较好。现在两国已经建立起了外交关系,我们两国在发展相互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友好合作有着一致的愿望。1956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南共代表团说:我们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你们没有对不起我们的地方,你们始终支持中国。我们虽然没有参加情报局,但对他们我们很难不支持,这是1948年的事。1949年骂你们是刽子手、希特勒分子的时候,对那个决议我们没有表示什么。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中南建交之后,往来逐步增多。在两年里,包括工会、军事等在内的38个代表团进行了互访。1956年,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互给最惠国待遇。1955年起,两国交换留学生。1956年,两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年度计划。在国际事务中,中南两国在裁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集体安全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一致或接近的立场。南斯拉夫赞赏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上,苏联党提出了世界各国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党的两个宣言。中国党的领导人在两个宣言上均签了字。而南斯拉夫却有保留地只在一个文件上签了字,拒绝在社会主义各国党的《莫斯科宣言》上签字。南共不同意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阵营必须以苏联为首,更不同意宣言对南共的不点名的批评。南斯拉夫在莫斯科会议上的作法,被各国党视为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行为。1957年以后,批判南共的文章充斥了苏联和东欧的报刊。1958年4月,南共召开七大,中国驻南大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于出现了一些对苏联的谴责,苏联代表同中国大使曾一度退出会场。中国认为,南共七大的纲领是反马列主义的,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南斯拉夫已资本主义复辟。同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点名批判南斯拉夫的文章。不久,中国撤回了大使。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分歧,使刚刚得到改善的中南两国关系又出现了逆转。
    1964年,中国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了中南国家关系,双方在外交礼遇上转为正常。60年代末,特别是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中南两国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1969年,南斯拉夫贸易代表团访华。1970年,两国互派了大使,结束了1958年以来实际上只保持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局面。1970年,南斯拉夫外长访华。双方表示虽然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并不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在联合公报上写明,双方将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南关系。1975年,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了他。在会见中,毛泽东赞扬铁托是铁,南斯拉夫是英雄的国家。1977年8月底,85岁高龄的铁托访问中国,使两国、两党关系全面恢复。1978年8月,中国总理访问了南斯拉夫,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南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分歧所致。中南关系的改善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有关。苏联入侵捷克,中美关系的解冻,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等等,对中南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压力?压力有哪些类型?如何看待压力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正确答案: 压力本身未必是一件坏事。尽管我们通常从负面的角度来讨论压力,但其实压力有积极的价值,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潜在的收益。个体常常利用压力的积极方面来抓住机会,实现或近乎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很多专业人员也把高工作负荷的压力和最后期限的压力视为一种积极的挑战,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并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压力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挑战型压力,是与工作负荷、工作任务的紧迫性或者时间的紧迫性有关的压力。
    二是障碍型压力,是阻碍你达到目标的压力。
    大量的研究调查了压力和绩效的关系,最广泛使用的模型是倒U型曲线关系。它的理论基础是,当压力处于中低水平时,它会激活机体并增加其反应能力。此时,个体的工作会做的更好、更快。但是,当给个体设置的是无法到达的要求或约束时,这种过高的压力会使员工的绩效降低。
    尽管倒U型模型十分流行并且具有直观的吸引力,但是它并没有得到太多实验研究的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