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司徒雷登指的是什么人?()A、一个美国将军B、一个美国大使C、一个美国总统D、一个英国将军”相关问题
  • 第1题:

    梁先生一个人出去见马歇尔?司徒雷登的时候,总是带着我 翻译。当时除梁先生外,罗隆基和陈达他们 民盟国际关系委员会主任和宣传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同外国人 的机会更多,但马歇尔?司徒雷登对梁先生更加 。
    A担任 以 接触 尊重
    B担任 据 接见 敬重
    C委任 用 接待 保重
    D出任 凭 接受 着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委任”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如委任官员;“出任”指应聘或受命,如出任xx职务。

    而文中是“带着我......翻译”,没有任命和受命的意味,排除C和D。

    “接见”通常是上级会见下级,用在此不合适,排除B。


    故正确答案为A。

  • 第2题:

    第一个发现恐龙的人是()。

    • A、德国的贝尔娜·本茨
    • B、埃及的爱希·河迪黎
    • C、美国的爱丽丝·史狄赛威斯
    • D、英国的吉登思·曼特尔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 A、司徒雷登
    • B、卡尔·迈当斯
    • C、埃德加·斯诺
    • D、爱泼斯坦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互派大使的是()。

    • A、美国
    • B、英国
    • C、苏联
    • D、法国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明清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会的过程中,基督教传教士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材料一: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1601年获明神宗恩准在北京传教,1610年逝世。葬礼由徐光启主持,一位太监问内阁首辅叶文忠:“自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叶答:“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姑无论其它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 ——叶行军《党校内的宗教墓碑》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1870年,英国人李提摩太来华传教,遇到华北饥荒,投入到赈济灾荒的慈善活动中。1891年,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梁等维新人士注意变法的节奏。 ——文风《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材料三: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如陈寅恪、谢冰心、钱玄同等。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回到美国。1955年他写下遗嘱,希望死后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1960年,《别了,司徒雷登》被选入《毛泽东选集》,注释中说他“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 ——据秦海《一个完整的司徒雷登》整理 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19世纪60、70年代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的原因?与利玛窦相比,李提摩太在华传教的策略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往内地传教。

  • 第6题: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 A、英国
    • B、日本
    • C、法国
    • D、美国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别了,司徒雷登》是()写的。

    • A、闻一多
    • B、胡适
    • C、萧红
    • D、毛泽东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互派大使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苏联

    D

    法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首创一个新名词"()"。

    正确答案: 影视史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别了,司徒雷登》是()写的。
    A

    闻一多

    B

    胡适

    C

    萧红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指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当时司徒雷登的实际对华立场是()
    A

    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

    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

    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

    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A

    司徒雷登

    B

    卡尔·迈当斯

    C

    埃德加·斯诺

    D

    爱泼斯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表彰了下面那两位作家,称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A.鲁迅、郭沫若
    B.赵树理、孙犁
    C.艾青、夏衍
    D.闻一多、朱自清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日本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1949年1月,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留在()。


    正确答案:南京

  • 第16题:

    明清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会的过程中,基督教传教士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材料一: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1601年获明神宗恩准在北京传教,1610年逝世。葬礼由徐光启主持,一位太监问内阁首辅叶文忠:“自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叶答:“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姑无论其它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 ——叶行军《党校内的宗教墓碑》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1870年,英国人李提摩太来华传教,遇到华北饥荒,投入到赈济灾荒的慈善活动中。1891年,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梁等维新人士注意变法的节奏。 ——文风《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材料三: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如陈寅恪、谢冰心、钱玄同等。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回到美国。1955年他写下遗嘱,希望死后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1960年,《别了,司徒雷登》被选入《毛泽东选集》,注释中说他“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 ——据秦海《一个完整的司徒雷登》整理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来华文化交流的背景?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获得“赐葬”的原因。徐光启把利玛窦介绍的西方科技思想和方法写进了他的哪部著作?


    正确答案: 背景:新航路开辟;天主教向外传教;明朝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原因:学问渊博,翻译数学著作《几何原本》。
    著作:《农政全书》。

  • 第17题:

    登哈特认为,()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主题。


    正确答案:社区

  • 第18题:

    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指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当时司徒雷登的实际对华立场是()

    •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 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中岳庙峻极门中门两侧,塑有两尊5米高的将军像,名为“守门将军”,一个叫李用,一个叫朱海,通称“李朱二将军”。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填空题
    登哈特认为,()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主题。

    正确答案: 社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1949年1月,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留在()。

    正确答案: 南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司徒雷登指的是什么人?()
    A

    一个美国将军

    B

    一个美国大使

    C

    一个美国总统

    D

    一个英国将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毛泽东在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指出,多少一点()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正确答案: 困难
    解析: 毛泽东在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指出,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